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經濟 > 中國打通原油進口第3渠道 推進能源安保

中國打通原油進口第3渠道 推進能源安保

2017/04/13

PRINT

      中國正在加快推進中東産原油的進口管道多樣化。連接雲南省昆明和緬甸西部港口的管線最近投入運作,確保了原油的「陸路」運輸線,以避開美國影響力巨大的海域。中國降低原油採購風險的「能源安全保障戰略」明顯取得進展。此外,還透露出中國希望通過鉅額資金援助提高對東南亞影響力的意圖。

 

中國企業正在主導推進若開邦原油儲備基地和管線等能源投資(緬甸皎漂,2016年1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緬甸總統廷覺4月10日在北京舉行了會談,就開始通過管線運輸原油達成了協議。這是兩國達成協定的加強雙邊經濟合作措施的核心內容之一。管線由緬甸西部的皎漂通往中國邊境,總長約770公里。

 

      確保原油進口的「第3條渠道」

 

    管線具有全年運輸2200萬噸原油的能力,相當於中國2016年原油進口量的近6%。主要在雲南省昆明和重慶市的大型煉油廠進行精煉,用於周邊城市的消費。

 

 

    該條管線由中國國有石油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簡稱中石油、CNPC)和緬甸企業的合資公司建設。合資公司由中石油實施了過半出資。中石油表示,10日抵達皎漂港的最初的原油運輸輪已開始卸下14萬噸亞塞拜然産原油。

 

    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為了滿足國內的原油消費,正在提高對進口的依賴。

 

      中國對進口原油的消費量佔整體的比率2016年達到65%,在1年裏提高了5個百分點。佔進口量近5成的中東産原油一般經由美國影響力巨大的麻六甲海峽和南海運輸。在美國川普政權圍繞南海問題等加強批評中國的背景下,中國越來越擔心如果發生該海峽被封鎖的事態,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打擊將難以估量。

 

    中國領導層已經增強了俄羅斯和中亞通往中國的原油和天然氣管線。隨著獲得經由緬甸的「第3條渠道」,中國的能源安全保障戰略獲得進展。此外,中國或許還有意借此以有利地位推進與現有採購目的地的俄羅斯等的談判。

 

      管線成功開通得益於緬甸政權的對華靠攏

 

      此次的石油管道是在2010年動工建設,2015年完成的。但2011年緬甸實現民主化後上台吳登盛政權改善了與歐美的關係,想要「擺脫中國」。此後,中國持有大半權益的水庫的開發受挫等,想在能源政策方面利用緬甸的中國的政策曾一度被擱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1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2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