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規模今年有可能躍升至世界第一,約140年來首次從美國手中奪回寶座——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或許會讓馬雲露出了微笑。
5月6日阿里巴巴向美國證監會提出首次公開幕股(IPO)申請,預計將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IPO。「全球最大商店」的強大之處在於其在中國擁有2億客戶以及80%網購市佔率。中國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成為阿里巴巴備受期待的源泉,甚至有觀點稱「投資阿里巴巴就相當於投資中國」。
「中國經濟=世界最大」的依據來自世界銀行等機構發佈的報告。世界銀行以購買力平價為標準計算出了各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
以在外吃飯為例,通常貧困國家的飲食價格較低。因此並不是説花了10分之1的錢就只能買到10分之1的食物。根據「能夠買到什麼」計算出的匯率等價係數就是購買力平價。以購買力平價為基準進行計算的話,物價較低的中國等國的GDP將出現膨脹。
報告中指出,2011年中國的GDP接近美國,考慮到之後中美經濟增長率的差距,2014年中國將超越美國。
報告確實存在有失偏頗的地方。報告中指出印度的GDP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3。但是從每人平均GDP來看,中國和印度排名100位左右。生活水準遠不及日美等已開發國家。
購買力平價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假設的尺度。例如,在中國購買外國車也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所以現實的匯率才有意義。
除了所使用的尺度外,中國經濟增長形勢的變化也值得關注。2012年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率13年來首次跌破8%,之後也呈持平狀態。雖然有聲音期待今後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8%左右的增速,但是美國調查公司經濟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研究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Andrew Polk表示「今後10年經濟減速局面將持續」。
Andrew Polk預測,2014~19年的平均增長率為5.9%,2020~25年為3.5%。其理由是由於財政緊張,難以保持高水準的公共投資,生産效率的提高也將碰壁。
那麼人民幣行情又將怎樣變化呢?這是大部分收益都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的投資者也十分關注的問題。
「現在的人民幣匯率水準偏高」,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基於購買力平價報告得出了這樣的分析結果。該機構甚至對美國的貨幣政策具有影響力,但其觀點與認為「中國故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以促進出口擴大」的美國政府和議會完全相反。
以在全球應該同價的「iPad mini」為基準調查各國貨幣水準的美國外交問題評議會也指出「人民幣匯率處在合適水準」。
4月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下1年半以來的最低值。這被認為是中國當局故意誘導人民幣貶值,以牽制過熱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但實際上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原本就很有限。
當然,美國企業、政府和議會難以接受這種觀點。中國當局也很矛盾。一方面對打破人民幣被低估論調的購買力平價表示歡迎,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國經濟被放大,從而導致中國威脅論升溫。
從阿里巴巴的角度來看,儘管經營者希望誇耀中國經濟的規模之大,但是如果人民幣的升值空間有限,投資者的興趣將減弱。真是仍讓人歡喜也讓人憂。估計華爾街現在也十分困惑……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美洲總局編輯委員 西村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