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正積極實施買入人民幣、拋售美元的貨幣干預措施。其目的被認為是防止人民幣過度貶值導致資本流出中國市場。人民銀行自3月17日以後陸續實施了相關干預措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3月19日一度比上一日上漲0.65%,單日的漲幅創下約3年零3個月來的最高紀錄。
在19日的上海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匯率一度比上一日上漲0.65%,上漲至1美元兌6.189元。創下了2011年12月16日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最終收於1美元兌6.1961元,與2014年底(6.204元)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下跌趨勢轉為上升。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人大會議的記者會上就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變大表示「中國經濟開放度越來越高,匯率波動也是正常的」,顯示出避免實施日常性干預的態度。而此次決定實施干預被認為是旨在向市場顯示不會容忍人民幣過度貶值的姿態。人民幣貶值將對中國出口企業的業績構成支撐,但另一方面升值預期的降溫也可能導致資本加速流出中國。
中國2014年10~12月的金融、資本收支為逆差912億美元,創有統計數據的1998年以來的最大逆差額。
在經濟明顯減速的背景下,市場上廣泛預期利率將維持低水準,因此旨在獲得利差和收益的投資資金的流入勢頭出現減弱。
2014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時隔5年出現下跌。此後,在今年3月3日又創下了約2年零4個月來的最低值。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勢頭明顯。
不少銀行相關人士預計人民幣匯率將進一步下跌,因而減少了人民幣的持有額。
在市場上,有聲音指出「由於央行的匯率干預舉措促使人民幣迅速升值,銀行將被迫買入人民幣以調整持有額,這將進一步促使人民幣升值」(中國的銀行界相關人士)。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