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民營投資公司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12月10日突然「失聯」,不過4天之後出席復星集團召開的會議,恢復了正常工作,其「失聯」期間被認為是協助有關部門調查。具體原因仍是一個迷團,不安情緒在投資者和銀行之間之間蔓延。
 |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
12月14日上午,郭廣昌現身復星集團2016年度工作會議,入場時會場上出現了長時間的掌聲。作為集團實際創始人,郭廣昌從10日起失聯,對復星集團內和投資者、銀行産生了強烈衝擊。
在香港上市的核心子公司復星國際12月11日停牌。13日夜間召開了面向投資者的緊急電話會議,因為在14日復牌前需要消除投資者的不安情緒。
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透露「郭總人在上海,配合司法機關調查」。執行董事兼總裁汪群斌就調查問題表示調查更多側重於個人。未就具體的調查內容作出回應,郭廣昌為何會受到調查,至今仍是一個迷。
線索之一是8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下達的判決。判決書認定上海市政府下屬國有企業上海聯華超市的前董事長王宗南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據新華社報道,向王宗南行賄的是復星集團董事長「郭某某」。儘管新華社進行了匿名報道,但明顯是指郭廣昌。據稱,王宗南提出希望將復星集團下屬企業開發的別墅便宜出售給自己的父母,郭廣昌對此給予同意。王宗南的父母以低於市場價269萬元的價格得到了該別墅。
復星國際的股票12月14日復牌,儘管傳來了郭廣昌恢復職務的消息,但股價仍下跌了近10%。15日也未企穩,又下跌了3%以上。
股價下跌的背景是公司脆弱的財務制度。在12月13日的電話會議上,汪群斌強調財務情況健康,稱「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生任何借款的違約情況」。美國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對該公司的評等是不適合投資的BB級。由於積極收購而導致負債擴大是評等低的主要原因。
郭廣昌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1992年與4位同學創建了復星集團。隨後以房地産為核心,通過不斷收購鋼鐵、渡假區、海外高級品牌、保險公司等,締造出了一個龐大集團。
郭廣昌非常崇拜美國著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但巴菲特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喜歡評等高和擁有充裕資金的「價值投資」,而復星似乎這種色彩不濃,反倒一向是憑藉負債收購來取得增長。郭廣昌的突然「失聯」給投資者和銀行帶來的不安仍未消除。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