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5日發佈1~3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實際增長率的預期平均值為比上一年同期增長6.6%,預計持續減速,但最近暗示經濟暫時復甦的統計數據不斷出現。
「中國經濟在短期上正趨於穩定」,瑞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陶冬這樣表示。由於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等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製造業的景氣度呈現改善態勢。因貨幣寬鬆而充裕的資金流向了深圳和上海等大城市的住宅市場,甚至瀰漫著局部性房地産泡沫的氛圍。由於美國推遲加息的預期,人民幣貶值也暫時停下腳步。
但是,上海和香港股市上漲壓力沉重。原因之一是債轉股(DES)解禁的中國商業銀行股的低迷。
債轉股指的是將對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的信貸債權轉換為股票,由銀行持有的不良債權處理的方式。企業能減少債務,易於進行經營重建,同時銀行也將減少不良債權餘額。《財新週刊》報導稱對象債權最初3年裏預計達到1萬億元。
法國興業銀行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指出,由於實施情況的不同,有可能成為推遲問題爆發的手段。市場的擔心也很強烈。如果企業重建無法順利推進,銀行有可能無法從資産負債表中剝離股票,進而不得不進行減損處理。
中國政府此前一直在原則上禁止商業銀行持有實業公司的股票,因此即使是去年夏季中國股市泡沫破裂,對銀行經營也幾乎並未造成影響。但是,隨著債轉股的解禁,將産生股價下跌時金融系統陷入動盪的風險。
能否致力於因背負過剩産能和債務而無法創造收益的「僵屍企業」的重組與淘汰這一伴隨痛苦的課題?與暫時的經濟復甦相比,市場更加關注中國推進結構改革的決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