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趨勢再次增強。中國人民銀行(央行)5月31日發佈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創出5年零3個月來的新低,單月降幅接近2%。中國當局在去年12月提出了人民幣不僅參考美元,還將與包括歐元和日元在內的貨幣籃子形成聯動的方針。此次的人民幣貶值是受到美國加息預期升溫美元走高的影響,迅速貶值的風險被認為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每天早上都會根據上一交易日的實際交易情況等公佈匯率「中間價」。5月31日為1美元兌6.5790人民幣,創下自201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一直與美元保持較為寬鬆的聯動。人民幣隨美元升值後成為中國出口競爭力的重負,因此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夏季下調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2015年年底提出了加強與包括歐元和日元等在內的貨幣籃子聯動的方針。
不過,下調匯率中間價比較突然,再加上中國股市泡沫破滅,資本正加速從中國流出。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保護貨幣「採取了(買入人民幣、拋售美元干預等)所有手段」(大型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是在今年4月。不斷壓縮以美元計價債務的中國企業買入美元、拋售人民幣的現象告一段落。對沖基金也轉為觀望態度,人民幣貶值壓力減小,干預姿態也變為只是「小規模」(日本的銀行)。
中國的外匯市場也大體平穩,並未出現如年初那樣波及到海外市場的情況。某金融機構將其理解為「這是准許美元升值後人民幣可緩慢貶值的信號」。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周宇主任預測,2016年底人民幣匯率將為1美元兌6.7~6.8元。
不過,當前香港市場小幅拋售人民幣的現象比較明顯,已開始出現不穩定的局面。中國經濟動力不足,以美國加息為導火線,仍會出現投機性交易增加的可能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