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終於站在了亞洲外交的入口處
2017/02/11
2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表明了尊重「一個中國」政策的態度,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談中,確認了「尖閣諸島」(中國「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的適用對象。川普明確了延續一直以來美國的外交「底線」的姿態,終於站在了與亞洲構建關係的入口處。
川普上台前提出的重新審視「一個中國」這一中美外交原則的做法過於強硬。在中國視為不能讓步的「核心利益」中,台灣最受重視。只要川普不認可該原則,中國就不會響應電話磋商。
![]() |
川普在就任儀式上(RETERS-KYODO) |
對美國來説,雖然確認了「一個中國」原則,但並沒有做出什麼讓步。只是回歸了中美外交的基礎而已。可以説川普不顧一直以來的「常識」,把重新審視「一個中國」原則定位為自身的對華外交出發點從而牽制中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此外,川普在日美首腦會談前上演與習近平和解的戲碼,背後可以看出川普想動搖日本的目的。傳遞出來的資訊是,雖然確認「尖閣諸島」是規定美國對日防衛義務的《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的適用對象,但並不代表美國向日本一面倒,打算迫使日本在經濟問題上做出讓步。
想在日美首腦會談前使對美關係「正常化」的中國好像也有自己的算盤。中國對安倍政權向台灣靠攏強烈警戒。中國外交官員最近針對日本1月把對臺窗口機構「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一事,反覆向日本政府官員表達了「強烈不滿」。因為中國視日本的此舉是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的跡象,想避免日美在台灣問題上合作。
川普的亞洲外交似乎會進一步把重心轉移到在經濟領域能從中國和日本摘取什麼果實上。針對日本表現出了以汽車為攻擊對象的姿態,並透露了對最大的對美貿易順差國中國的産品徵收高關稅的想法。
川普政權上台後,美國決定對中國産資材等徵收反傾銷稅,表現出了不惜發生摩擦也要讓中國和日本在經濟領域做出讓步的姿態,但在企業供應鏈遍佈全球的情況下,光憑外交壓力增加美國國內的就業並非易事。
中美之間在安保方面的摩擦更令人擔心。中國環球時報(電子版)2月10日報導稱中美軍機在南海斯卡伯勒淺灘(中國名:黃岩島)附近的上空意外接近。隨著中國加強海洋戰略,偶發性衝突的風險升高,光憑經濟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把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吉野直也 華盛頓、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