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日本人小聲説 > 中國企業該不該世襲?

中國企業該不該世襲?

2012/04/09

PRINT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日本企業最近沒有元氣。日本企業無論做任何決策都拖拖拉拉,當發現問題時,早已被美國企業、南韓企業超越了。在以前的日本,那些擁有卓越才能的年輕人都願意運用新的思維和經營方式創業並振興企業,而且會將很小的企業培育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而如今,這些作為企業創始人的社長們正不斷辭世,而失去創業領導人的企業也隨之迷失了方向。離開創業社長之後,企業將如何生存下去呢?這也是中國企業將要面臨的課題。
阿里巴巴CEO馬雲

        在中國,百度和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企業都在以破竹之勢不斷成長,這些企業都在迅速作出決策以做大業務。其中,百度已經搶灘日本,而阿里巴巴也在不斷與日本企業展開業務合作。阿里巴巴的經營者馬雲生於1964年,而百度CEO李彥宏則生於1968年,均為40多歲的中年人。他們具有的年輕人的感性和靈活思維正在使他們的公司不斷壯大。而在決策緩慢、經常遺漏商機的日本企業看來,非常讓人羨慕。

        其實,日本的過去和現在完全不同。新力曾在世界上率先開發出錄影機、CD以及便攜音樂播放器等新産品,他們把産品投放市場時毫不懼怕失敗。而今天的新力已經不復昔日景象,一直都在美國蘋果公司和任天堂身後亦步亦趨,業績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不久前,斯金格以引咎辭職交出了新力CEO許可權,轉而擔任董事會主席。在日本的大企業中,斯金格作為罕見的外國經營者曾經深受期待,但遺憾的是,其任職期間卻未能推出展現新力雄風的新産品。

        雖然新力陷入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於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兩位創始人在上世紀90年代相繼去世。二戰結束不久,夢想“建立快樂工廠”的技術人員井深大就獲得了盛田的支援,兩人齊心協力地將很小的街道工廠打造成了享譽世界的新力。兩個年輕人在好奇心的帶領下,不斷挑戰那些前人未曾涉足的新領域。而在兩人相繼離世之後,新力的後繼經營者開始變得保守,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已經高度發展的電影、通信以及遊戲業務,而不再追求創造新的産品。

        有些企業的變化雖然不像新力那麼嚴重,但在創業者去世後陷入低迷的企業也是屢見不鮮,比如新力的競爭對手松下也是如此。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1989年去世之後,松下就屢現昏招,其中包括涉足美國主題公園業務。本田也是如出一轍,被稱為速度狂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于1991年去世,隨後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止,其業績一直萎靡不振。這兩家公司都在很早就開始培養接班人,經營管理上的交接班看起來進行得都很順利,但繼任社長卻都不具備創始人那樣強大的牽引力。

        創業社長都具有強烈的理念和吸引他人的人格魅力,都擁有為實現目標帶領眾多員工一起努力的能力。他們很少在意其他高管、銀行以及股東等的想法,因此決策非常果斷,他們能夠將決勝全球競爭所必需的決策迅速地予以執行。這樣的創始人去世之後,公司就隨之喪失了方向,經營決策也變得遲緩。此外,還會出現內部對立,因此業務發展趨於保守。
百度CEO李彥宏

        要想防止企業出現這種衰退,企業創始人在完成接班人培養之後,要儘早退居二線,以嘗試實現平穩的權力過渡。但接班人都是在創始人的權威下才接班的,如果創始人去世,接班人的凝聚力就會大打折扣。創始人的領導能力越是卓越,其接班人的能力就會越顯得相形見絀,因此員工也就會離心離德。即使從公司外部招攬到優秀人才,這些人與資深高管産生摩擦等情況也會司空見慣。

        如果提到經營管理權過渡比較順利的企業,人們大概會想到豐田和佳能。豐田除了某一時期之外,其他時期都從作為創始人一族的豐田家族産生了很多社長。而佳能如今也由創始人一族的禦手洗家族進行經營。創始人家族成員繼承公司管理權的優勢在於內部容易團結一致。相反,如果管理層中的某人繼任成為新的經營者,其他高管就會産生抵觸情緒,因此很容易滋生對立情緒,這就不利於團結。如果是創始人家族出身的人繼任,高管們則容易想得開,同時他們還會覺得擁立創始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還可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7
具有一般參考性
 
4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6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