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 |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中國各地的城市到處都是千篇一律,讓人感覺乏味」,在中國住過一段時間後,日本人就會開始厭倦到各地旅行。不管去哪個城市,正中心都有中山公園、香港風格的購物中心以及台灣風格的連鎖餐廳,缺乏各自的城市特色,街道的名稱也是四川北路和中山南路之類,毫無美感。
在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進行了統一的城市規劃,而在引入市場經濟後,模倣香港和台灣的建築開始大行其道,結果是各地的城市都大同小異。這不利於發展旅遊業,因為遊客出去旅行是為了尋訪其他城市看不到的風景和文化。該怎麼辦才好呢?筆者的建議是「不要使用普通話,儘量説方言」。
1985年,我第一次訪問上海時很吃驚,因為上海沒有人説我在日本學會的普通話。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用上海話進行交流。當時覺得這非常不便。如果去廣東就要使用廣東話,去四川要使用四川話,都要使用當地的方言,那麼來自其他地區的人就很難與當地人進行交流。這樣一來生意就很難順利進行,也不利於經濟發展。因此,中國政府才決定積極推廣普通話,如今大多數人都已經會説普通話。如果去上海,到處都能聽到普通話。
但在上海也會聽到有人抱怨「小孩子不喜歡説上海話」。人們似乎産生了一種共識:不會説普通話的人學習不好、是比較笨的人。在中國各地説當地方言的人正在逐漸減少,如果這樣下去,方言或許將消失。不過,這種語言的統一固然會帶來方便,但也可能使各個地方的特色慢慢消失。
中文使用漢字,不容易看出不同的地方,但如果從語言層面來看,普通話與上海話的差異甚至大於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差異。有人稱如果比較一下發音方法、語法以及常用詞彙,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差別超過英語和德語的差別。而香港也使用著大量特有的漢字。至於台灣話,則存在很多無法用漢字進行表述的語言。即使是普通話與北京話,詞彙與發音也存在不同。
|
上海(kyodo) |
不用説,各種語言的發音存在巨大差異。不但聲母和韻母有所不同,聲調也存在差別。除了送氣音和非送氣音的區別之外,還有些地方話像日語那樣存在清音和濁音的區別。普通話為四聲,而上海話則為六聲(細緻劃分則為七聲)、廣東話為七聲(細緻劃分為九聲)。在中國的各地方言中,都有普通話中所沒有的各種發音和語調,但利用這些差異,能夠創作出曲調各不相同的歌曲。
廣東話的特色是發音洪亮。我認為用普通話唱搖滾沒感覺,但如果使用廣東話,就能表現出音樂本來的力量。上海話和蘇州話聽起來猶如鶯歌燕語,人們經常説,法語聽起來好像鳥兒歌唱,如果用蘇州話演唱法國小調,或許更有味道。
語言不同,文化就會産生微妙的差異。在日經中文網上期專欄
《中國和日本患上近親相憎病》一文中,筆者指出過度拘泥於文化的微小差異,並由此産生相互憎恨是毫無意義的,但如果説微妙的差異有助於新文化的産生,那麼就將大有意義了。
例如日本的大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關西方言。這種語言節奏感很好,適於相聲等語言藝術。日本笑星有一半左右出身於關西。在大阪,以關西方言為基礎、不同於東京的獨特大眾藝術非常發達,甚至有人特意從東京去大阪觀看演出。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老舍巧妙地使用北京話,生動地描繪了老百姓的生活。而魯迅的小説則大量使用紹興等地的南方話,進而形成了獨特的世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