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日本陸軍的一些高級幹部向華北進軍,擴大了戰爭規模。當時,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石原反對那樣的做法,但卻被傾軋下臺。在佔領了中國的很多大城市後,日本陸軍又開始叫嚷「北進」,和前蘇聯爆發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作戰(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事件)。誰都覺得日本會和蘇聯全面開仗吧,哪知道石油沒了,日本又心急慌忙提出了「南下」的主張。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與荷蘭、英國作戰。
不僅如此,日本海軍進攻澳大利亞,然後又在遠離日本的南太平洋小島和美國反覆殊死搏鬥。日本陸軍對和美國的海空戰沒有表示關心,而是從緬甸侵入印度擴大戰爭。究竟日本是為了什麼,打算和誰打仗呢?無論研讀什麼戰史資料,都找不到當時日本有過什麼明確的長期戰略。日本進行的是一場走到哪算哪兒的戰爭。
諷刺的是,讓戰爭更加悲慘的正是日本中層基層幹部的優秀。日軍沒有戰略,沒有糧食,沒有彈藥,裝備也很劣質。但一旦開打,中層和基層幹部都很頑強。即便在不利的戰鬥中,日軍的基層幹部也能做出準確的指令,和敵人互有勝負。戰爭被越拖越長,中國人、亞洲人、歐美人,然後是日本人,一一被拖入死亡的深淵。如果戰略失敗後日本立即投降的話,很多人的生命就可以保全了啊。
我有時候會想何不讓中國和日本互補缺點?向中國派遣日本的中層和基層幹部,把中國的領導人請到日本來。如此一來,中日雙方不都可以既有制定良好戰略的能力,又有貫徹戰略的中層和基層幹部了?但是,多次反覆思考後,筆者不得不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看到中國領導人的優秀戰略,日本的中層和基層幹部未必感到安心,因此或者反而失去了努力的動力。反過來,看到日本中層和基層幹部穩步推動事業前進的姿態,中國的領導人也會放下心來,或者就不再思考重大的戰略問題。日本的中層和基層幹部和中國的上層領導人結合起來,必將遭致悲劇的結局。如果中國失去了領導人的偉大戰略,日本失去了中層和基層幹部的執行能力,那兩國會變成什麼樣?不敢想像……
作者村山宏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