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曼危機為起點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的存在感大幅提升便是其表現之一。中國迅速實施了鉅額的財政刺激政策將全球經濟從崩潰的邊緣拯救回來。不過,這一對策延遲了中國的經濟改革,成為當前經濟不穩定的火種。
「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內需舉措」「初步匡算,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在雷曼兄弟破産約2個月後的08年11月9日晚間,中國宣佈將實施大規模的公共投資。按當時的匯率換算高達57萬億日元,全球在對這一大規模的財政政策表示歡迎的同時,也深感震驚。
胡錦濤與歐巴馬通話
在發佈上述消息的前一天,位於權力頂點的時任中國總書記胡錦濤接到了一個來自海外的電話。「希望在即將於華盛頓召開的金融峰會上共商如何實施強有力的對策」,打來電話的是4天前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的歐巴馬。
據悉,胡錦濤回應表示這場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金融體系許多深層次的弊端,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尤其是要深入探討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完善國際金融組織、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等重大課題。美國正是次貸問題引發的雷曼危機的震源地。胡錦濤告誡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有必要重新構築一直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
但是,胡錦濤內心其實應該十分矛盾。當時中國對實施經濟刺激對策十分謹慎,甚至要為經濟降溫。其背景在於雷曼危機之前中國存在基礎設施和資産泡沫。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擔心以08年8月的北京奧運會為界泡沫將會破裂,因此從07年秋季開始實施了強有力的金融緊縮政策。央行通過窗口指導要求銀行不要增加融資,08年之後仍繼續這一方針。
07年到0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從14%以上下滑至不到10%。中國國家統計局指出08年上半年之前經濟運作朝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強調政策效果顯著。
不過實際上受雷曼危機影響,從08年夏季開始以沿海地區為中心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失業,經濟和社會的運作開始紊亂。
如何避免出口高度依賴美國的中國經濟滑坡?據稱胡錦濤在08年10月下旬向齊聚北京、參加亞歐會議(ASEM)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法國總統薩科齊等日歐首腦尋求建議。4萬億元經濟對策實際上也是中國的國內經濟對策。
從一開始就感到擔憂
在鉅額強心劑的刺激下中國重新恢復了生機。「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09年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笑著對記者們説。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于09年1~3月觸底,4~6月復甦至約8%。李曉超表示,經濟刺激對策出台的時機恰當,效果明顯。
以此為契機,中國經濟實現了V字型復甦。在經濟刺激對策結束的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2年間,中國的進口額增長了約20%,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增長了約10%,中國的經濟復甦支撐著危機後的世界經濟。
不過,中國非常擔心當時實施的財政政策將産生副作用。據稱在經濟刺激對策發佈第2天的08年11月10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對副總理李克強和王岐山表示必須加強對投資的監管,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正確使用資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