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由於懷疑中國通信設備被嵌入間諜軟體,印度政府一度啟動了進口禁運措施。2014年11月,發生了裝載中國起重機的船隻因安全保障方面的理由而被拒絕進入。華為技術的開發中心從宣佈計劃到建成也花費了4年半時間。
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在今年2~3月連續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強調中國完全接受印度製造業政策,並表示對待中國企業的不公平措施給擴大對印投資帶來了不便。提到了印度僅向中國經貿人士發放有效期為90天的短期簽證,適用於40多個國家的落地簽證將中國排除在外等,敦促印度儘早予以改善。
印度産業界也對中國加以戒備。2000年代以後,鋼鐵、化學品等材料、汽車部件及太陽能面板等中國製品大量流入印度。對此,印度方面多次實施貿易救濟對策,比如徵收反傾銷稅以及啟動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等。據印度鋼鐵部透露,從2014年4月到2015年1月中國産鋼鐵的進口量約為290萬噸,幾乎達到了上年同期的3倍。
對於直面經濟減速的中國而言,在開拓新市場業務方面,印度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力爭重返高速增長軌道的印度也發現與中國存在開展業務合作的巨大可能性。在邊界糾紛、貿易摩擦等課題堆積如山的背景下,習近平和莫迪兩大實力派領導人會讓兩國關係親近到何種程度?不光亞洲,整個世界都在高度關注。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山田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