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真典:朝鮮日前時隔36年再次舉行了勞動黨全國代表大會,金正恩當選為勞動黨委員長,向國內外宣示獨裁體制得到進一步強化。主要高層的調整並未出現明顯的新老交替,多數觀點認為屬於「維持現狀」,但值得關注的是負責經濟政策的高層受到重用。核與導彈開發正在穩步推進,而經濟重建卻未達到預期設想。金正恩時代的「經濟指揮部」不僅沒有被問責,反倒一個個得到提拔,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目的呢?
 |
金正恩(右)把朴奉柱總理(左)提升為政治局常委(5月10日,平壤金日成廣場,Kyodo) |
「經濟部門目前尚未達到相應的高度」,金正恩在黨代會的報告中坦承經濟重建工作進展遲緩。並在此基礎上強調「必須全面確立朝鮮特色的經濟管理方法」。與自信滿滿地強調核與導彈及政權體制堅如磐石時截然相反,金正恩在經濟建設上顯露出底氣不足的一面。
儘管如此,統籌經濟政策的朴奉柱總理仍被提拔為只有5人的政治局常委,負責制定經濟計劃的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長盧斗哲也晉陞為政治局委員,主持經濟工作的勞動黨書記郭范基也加入19名政治局委員之列。
主導「朝鮮特色的經濟管理」
上述人員的共同特點,就是主導了金正恩在各地試驗性引進並取得了部分成果的「朝鮮特色經濟管理方法」。
一度被稱為「6.28」方針的經濟改革的核心是將農場的勞動單位由原來的幾個家庭(10~25人)拆分為1~2家,明確農業工作人員責任。另外還實行成果主義,將超額生産部分作為獎勵發放給農民。並擴大了企業(工廠)的自由裁量權,企業可以獨自決定生産品種、價格、銷售方式等。
這些經濟改革其實早有先例。2002年實施的「7.1經濟管理改善措施」引入了獨立核算制度和成果主義,以綜合市場的形式公開承認了黑市。目的是在提高勞動積極性的同時,通過對黑市進行管制來建立由政府控制價格和流通量的體制。7.1措施的策劃者就是朴奉柱。
朴奉柱曾擔任平安北道一家食品工廠的負責人,屬於「白手起家的經濟官僚」。最早被金正恩的姑姑金慶喜發現,並得到了金正日總書記的信任。先後擔任過金慶喜任部長的勞動黨輕工業部副部長、化學工業部長等。在引入7.1措施的一年後,即2003年曾一度擔任總理。盧斗哲等人就是在這一時期作為經濟精英而嶄露頭角的。
但是,當年的改革遭遇了挫折。直接原因是隨著市場交易的增加,食品與商品供應量不足,從而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其背景是執行經濟改革的內閣許可權很小。最終,朴奉柱在2007年被免除總理職務,降職擔任順川維綸聯合企業的廠長。
 |
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大會上不得不承認經濟重建工作進展遲緩(6月7日,平壤,KCNA-KYODO) |
但隨著金正恩上台,朴奉柱也東山再起。2010年8月,在金正恩被正式確定為繼承人之前,朴奉柱經金慶喜推薦再次擔任勞動黨輕工業部副部長,在金正恩體制正式啟航的2012年接替金慶喜擔任勞動黨輕工業部長,2013年4月再次出任總理。和朴奉柱一起退出一線的盧斗哲等人也陸續官復原職。
「原本以為如果能成為最高領導人,所有人都會聽我的」,一位熟悉朝鮮事務的人士從接近領導層的人員那裏聽説,金正恩曾一度對成為繼承人産生猶豫。朝鮮在2009年11月實施貨幣改革(改變幣值單位),但最終失敗。金正恩聽説「原因之一是軍方擔心權利受損,故意減少應提供的軍糧白米,使糧食供應陷入停滯」後,感到非常震驚。
在朝鮮,儘管最高領導人擁有絕對的權威,但人民軍、勞動黨、內閣等競相「表忠心」,這些部門間的對立往往會導致消極怠工的情況。朴奉柱曾一度下臺,其背景似乎就是內閣的「經濟改革」涉足軍方的權利而受到抵制。
金正恩繼承父親的權力之後,對金正日一貫堅持軍隊優先的「先軍政治」進行修正,以軍隊幹部為中心進行徹底肅清。而對於至今仍不見起色的經濟,似乎並不打算對內閣進行問責,反倒在此次黨代會上全都給予「晉陞」。其思路或許認為只要削弱阻礙經濟改革的「軍方權利」,經濟重建就能看見曙光。
但無論怎樣加大「經濟指揮部」的重要性,朝鮮的經濟改革前景仍舊存在局限性。因為金正恩不可能賦予朴奉柱完全作主的權利。
警惕資本主義的「黃風」
阻礙大膽經濟改革的最大因素是被稱為「黃風」的資本主義風潮。如果韓劇和中國電器産品等大量湧入,民眾對經濟發展遲緩和嚴格管制的不滿必定會加劇。向第二次經濟改革發起挑戰的朴奉柱總理之所以沒有推向全國,顯然是顧忌到金正恩對「黃風」的警惕思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