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光伏電池的“破壞力”

中國光伏電池的“破壞力”

2012/04/06

PRINT


       對於生産量8成以上用於出口的中國企業而言,好消息是目前中國市場的增長。去年7月,中國政府出臺的光伏發電電力收購制度推動了太陽能的普及。據EPIA統計顯示,去年中國的新增容量較上年增長4倍,為2吉瓦。僅次於義大利和德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3大市場。

       中國企業已經將備受期待的中國市場基本納入囊中。中國政府的收購價格為每千瓦時1元,與日本正在討論的每千瓦時40日元(約合人民幣3元)左右的收購價相比價格差距懸殊。中國企業即便如此仍能盈利,説明中國企業的生産成本僅為日本企業的1/3。在中國拓展光伏電池業務的一家日資企業高管帶著無奈的表情稱,“這是日本廠商難以達到的水準”。

       中國光伏電池正在席捲世界,德國Q-Cells就是正面遭遇這股強風的企業之一。在中國企業的攻勢下,該公司的産品價格1年內下跌了一半,而為削減成本將生産轉移到馬來西亞的舉措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日本企業也不例外。日本第2大光伏電池廠商京瓷一直在打造産品的高品質,並與價格競爭保持距離,但由於中國企業的攻勢等導致面板價格出現下降,其業績也出現了惡化。該公司前田辰巳副社長稱:“目前世界各大企業普遍出現了虧損,這種狀態很不正常”。

       夏普的光伏電池業務在2011財年則出現了逆轉,據説從上一財年的盈利變為出現240億日元的虧損。為避免匯率變動的影響,日本企業正將光伏電池生産轉移到海外。夏普會長片山幹雄表示,“僅僅依靠光伏電池單品的製造和銷售已經很難確保盈利”。因此日本企業已經開始進軍光伏發電站的建設和維護業務領域。與三洋電機完成合併的松下也不例外。該公司斥資約450億日元在馬來西亞新建光伏電池工廠,希望借助海外一條龍生産體制來提高成本競爭力。

       在日本國內,今年7月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將開始實施,而光伏發電全量收購計劃也將開始。對此一些日本廠商高管稱,日本光伏産業在期待“市場擴大”的同時,也越來越擔心“低價的中國産品迅速流入日本”。

       對於具有明顯成本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一家外資企業認為“中國地方政府或明或暗提供了扶持”。日本國內企業也流露出不滿,稱“收購制度應該以滿足一定轉換效率和品質標準的産品為對象”。

       發達國家投向中國光伏産業的視線正日益嚴厲,但中國企業仍沒有停頓的兆頭。在明知虧損的前提下,只要情況仍然允許,中國企業繼續向世界市場推出光伏電池。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在2011財年的年報發佈會上稱,將以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最尖端技術和成本競爭力不斷擴大全球市場份額。


(菅原透于上海、岩正文枝 、堀江耕平)


                 相關報道:德國太陽能巨頭Q-Cells宣佈將申請破産
                                  美國做出向中國太陽能電池徵反補貼稅裁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