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亞洲部副部長 村山宏:家電和電子行業迎來了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和南韓三星電子的兩強時代。鴻海和三星都是徹底貫徹從零部件到産品組裝所有環節都自己來做的自給自足主義。只要是看好的領域,就投入鉅額資金,然後利用巨大的工廠規模將競爭對手殺得落花流水。銷售額達到10萬億日元規模的兩個巨人鴻海和三星難道就沒有死穴?
因液晶面板銷售低迷而陷入困境的夏普最終選擇接受鴻海的注資。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在3月2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單獨實施垂直整合有極限」。所謂垂直整合指的是從設計、零部件製造、産品組裝到銷售的全部環節都自主完成的經營模式。幾乎所有日本家電和電子廠商都是依靠這種垂直整合模式實現了增長。但是,現在這種所有環節都由自己來做的垂直整合模式在日本已成昔日黃花。
被視為垂直整合模式王者的松下也在面板業務領域出現了虧損,因此松下社長大坪文雄表示,「今後必須探討要在多大程度上實行自給自足主義」。垂直整合模式需要鉅額設備投資,如果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工廠開工率不足,經營馬上就會出問題。夏普通過重新審視垂直整合模式,希望在與鴻海合作的同時吸納「水準分工模式」的要素來推進業務。
不過,雖然垂直整合模式在日本已經沒人理睬,但鴻海和三星這兩大巨人卻仍然在垂直整合的路上奮勇前行。鴻海原本就是專營産品組裝的代工EMS企業。因此熟知與其他公司合作。液晶面板等基礎部件一直都從其他公司採購,從未進行過自主生産。但鴻海2010年把擁有液晶面板領域全球市佔率第4的奇美電子收入旗下,在此次與夏普的合作中,又承諾購買夏普堺工廠液晶面板的一半産品。明知存在風險,鴻海還是義無反顧地闖入上游基礎部件業務領域。
鴻海實施垂直整合有它的理由。在變化激烈的家電和IT行業中,要根據客戶企業的需求迅速大量生産出多類商品,必須保證液晶面板等上游産業部門的穩定供應。在智慧手機和電視的生産領域與鴻海競爭的三星則在集團內部擁有半導體和面板工廠,一直以來都是在投放新産品時以迅猛的速度啟動量産體制,進而逼得競爭對手走投無路。如果基礎部件要仰仗其他公司,在量産速度上就將受制於人。為抗衡三星,鴻海只能選擇實施垂直整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