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周生生等數家珠寶飾品連鎖店的老闆始終強調「理性」一詞。雖然中國經濟持續2位數高增長,但節儉令和反腐運動前的狂熱消費已經不見蹤影。這是因為消費者已經變得冷靜,市場正呈現出一種可持續高預見性的良性消費減速狀態。
淘汰僵屍企業導致消費萎縮的可能性
作為淘汰僵屍企業的結果,中國出現大量失業人群,導致重要的消費萎縮的可能性並沒有完全消失。美國加息將誘使資金流出中國,金融市場出現混亂的可能性依舊存在。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商家將再難以逞強將消費不振的理由歸結為「理性」。
日本依靠持續至80年代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增長,使人們儲蓄了金融資産以及擁有了保險、養老金等社會性保障。正因如此,日本人才能挺過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的艱難時期。
與之相對,在做好足夠準備之前中國就似乎面臨經濟轉折。人們受到衝擊,對將來充滿不安,很容易避免進行消費。在2015年出現對中國經濟狀況擔憂以及股價急速下跌時,中國政府採取強力措施穩定股價和房地産價格,這也是因為深知消費的脆弱性。
市場也意識到了消費如同走鋼絲般的脆弱性。與筆者同行的投資家就對中國經濟的關注點稱「社會是否安定」,這似乎超越個別企業的範疇,而是意識到中國最實質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