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每個座位移動1英里(約合1.6公里)所需成本的價格已經從1995年的5.97美分上漲至7.77美分(不含燃料費)。人工費等費用正在逐步上漲。其他航空巨頭紛紛開始進行降價促銷,因此實現差異化越來越困難。
西南航空進行了鉅額投資,購買了208架波音新一代飛機,希望隨著低燃耗飛機大量投入應用,將與其他公司形成差異。該公司CEO凱利(Gary Kelly)表示,「(通過鉅額投資)將可以在未來數年內保持領先地位」。
在歐洲,中小國家原來的國營航空公司相繼破産。法國航空與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與西班牙Iberia航空公司等航空巨頭均已經開始實施業務整合。在這樣的背景下,愛爾蘭瑞安航空(Ryanair)和英國EasyJet航空公司等廉價航空公司均感受到了壓力。
不過,由於經濟衰退等原因,廉價航空公司也在面臨優勝劣汰。2002年成立的英國Bmibaby航空公司在誕生第10年,就站在了可能慘遭清算的緊要關頭。德國柏林航空公司(Air Berlin)由於持續虧損,將加快裁撤虧損航線和減少航班。
在需求不斷增長的亞洲,廉價航空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同時,也開始出現混亂現象。
在運送旅客數量方面,廉價航空公司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已經躍居首位。菲律賓當局認為宿霧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 Air)接受的預定經常超過飛機定員,在機場拒絕旅客搭乘的情況屢次發生,目前正在討論相關解決舉措。印度尼西亞獅子航空(Lion Air)的飛行員由於攜帶毒品嫌疑相繼遭到逮捕。僅僅依靠價格低廉已經難以獲得旅客信任。
廉價、安全、服務——今後各公司將以哪個為賣點爭取旅客?航空公司的跨國創新能力如今正面臨挑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