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的中日友好
2018/11/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西村友作: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終於結束了日本首相7年未正式訪華的「空白期」。中國媒體充滿善意地報道了安倍的訪華,日本國民也給予高度評價。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輿論調查顯示,對於安倍正式訪華「給予好評」的人佔71%,大幅超過「不予好評」的20%。
我從2002年開始在北京生活,一直關注劇烈搖擺和動盪的中日關係。2012年跌至最差的中日關係,在最近幾年逐漸恢復正常。熱切期待以此次安倍訪華為契機,中日關係將開啟「新時代」。
近年來中日關係逐漸改善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雙方對彼此的「理解」不斷加深。在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理解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理解就不可能有「友好」。
中國人對日本「理解」加深的原因之一是訪日遊客的增加。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的統計顯示,2013年僅為131萬人的訪日中國遊客人數到2017年達到736萬,預計到今年底將達到900萬人。隨著赴日遊客增加,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也得到大幅改善。日本言論NPO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的聯合輿論調查顯示,對日本的印象持「好」或 「相對較好」的中國人在2013年降至歷史最低的5.2%,但2018年首次超過40%,達到創歷史最高記錄的42.2%(圖1)。
因為印象好去日本還是去了日本印象才變好的因果關係不甚明朗,但對另一方的「印象」和訪問帶來的「理解」具有較高相關性,這一點毫無疑問。
(圖1) 訪日中國人數與對日印象 |
![]() |
(數據來源)對日印象數據出自日本言論NPO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訪日中國人數據出自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 (注)2018年數據是依據2018年上半年實際比上年增長23.6%自主推算了全年總人數。 |
另一方面,對中國抱有好印象的日本人仍比較少,訪華日本人也表現低迷。訪華日本遊客人數相比創出歷史最低的2015年的250萬人略微增加,對中國抱有好印象的日本人也在逐漸增加,但在2018年的調查中僅為13.1%,與中國相比依然很低(圖2)。
(圖2) 訪華日本人數與對華印象 |
![]() |
(數據來源)對華印象數據出自日本言論NPO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訪華日本人數據出自中國國家旅遊局。 |
主要因素之一是日本媒體和網際網路上充斥的有關中國的負面資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