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霸權」將帶來超越AI的技術衝擊
2019/10/25
量子電腦擁有超強計算能力,甚至令現有的電腦被稱為「傳統電腦」。如果量子電腦得以實現,與AI協作所産生的破壞性創新的威力將十分驚人。
當然量子電腦並不是馬上就能投入實用,谷歌「成功演示量子霸權」解開的還只是無用的課題。電腦行業的盟主、與谷歌競爭開發量子電腦的IBM批評谷歌發佈的論文過度誇大。
![]() |
谷歌開發的量子電腦與該公司CEO桑達爾·皮查伊(照片由該公司提供,reuters) |
量子比特的狀態會在瞬間崩壞。也容易發生錯誤。如何才能使其保持穩定並不斷修正錯誤呢?要實現量子電腦,還需要解決很多必須突破的技術課題。即使進展順利,估計也需要花上20~30年的時間。
而且,計算對象也存在合適與否的問題,量子電腦並不是在所有用途中都會超過超算。估計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未來不會被量子電腦取代。
儘管如此,谷歌的成果在控制不可思議的量子世界、為此前不清楚能否真正實現的量子電腦鋪平技術道路方面,仍然意義重大。
![]() |
與最近幾年的AI技術競爭一樣,今後中美兩國無疑會加快量子電腦的技術開發步伐。美國制定了國家戰略,除了谷歌和IBM之外,新創企業等也在推進相關研發。中國方面,阿里巴巴集團和華為技術被認為正積極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似乎與中國科學院等機構開展了相關合作。
其實,在日本,以NTT等企業為中心,量子研究在2000年之前也很盛行,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可以稱為上一個里程碑的「一個量子比特」,就是東京大學教授中村泰信首次實現的,當時他在NEC擔任研究員。與落後一大截的AI競爭相比,日本在量子研究方面依然擁有可以大顯身手的技術基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矢野壽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