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對日本遊都有哪些不滿
2019/12/30
「日本的住宿相關網站對外國人來説不易使用」,在廣東佛山金融行業工作的29歲女性梁某計劃2020年2月和朋友4個人到九州旅行。據説,除了去阿蘇山之外,還想泡溫泉。不過,通過網站預訂酒店,需要登記日本的電話號碼和住址,酒店方似乎並未考慮到會有外國遊客。她説,在日本的鄉村地區的住宿也沒能找到。
![]() |
大批中國遊客到訪的鐮倉的鐵路道口(2018年8月,神奈川縣鐮倉市) |
在廣州市的IT企業工作的31歲女性陳某也計劃2020年春節一家三口到東京和北海道旅遊。令他們感覺繁瑣的是簽證的手續,「必須提交證明身份等的很多資料,感覺非常麻煩,(之前)拿南韓簽證更加簡單」。
就職於成都市的33歲男性陳某每年到日本旅遊2~3次。他對旅行本身的滿意度很高,但針對交通基礎設施感覺不滿。他抱怨「(日本的)計程車太貴了,對外國遊客來説,鐵路實質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不過,(日本的鐵路)除了JR和地鐵有所不同之外,還有普通列車、特急和準急等很多種類,搞不明白」。他還提及感受稱「(感覺)中國遊客挺多,但中文的指示卻很少」。
另外,還能經常聽到對日本無障礙化設施的不滿。中國遊客不再像以往那樣進行「爆買」,但在日本購買很多東西帶回去的情況仍較普遍,因此行李都很重。陳某表示「沒有自動扶梯的地方很多,對於拖著大旅行箱的人來説太不方便。」
還有對生活習慣差異方面的不滿。比如説,在中國,吃飯的時候不喝涼水,而習慣喝熱水。在廣州市一家寵物醫院工作的28歲女性陳某12月中旬到東京和北海道旅行,但她説「餐館等沒有熱飲,所以只能自己往水壺中灌熱水,隨身帶著」。
「竟然沒有叉子!」,發出驚訝的是在上海市工作的20多歲女性。中國銷售的桶裝泡麵裏通常都會放塑膠叉。據説,這位女性因無可奈何,最後只能用酒店裏的2支牙刷吃了泡麵。
其他不滿還包括「路上垃圾箱很少,不知道往哪扔垃圾」、「辦理免稅手續要排長隊,效率太低」等等。
中國遊客是佔到整體約3成的最大訪日外國客源。雖然過度依賴中國存在一定風險,但對於好不容易增長起來的需求,進一步努力挖掘也不可或缺。對於日本來説,2020年將成為舉辦東京奧運會的節點之年。為了讓中國等海外的遊客享受日本之旅,讓更多人在旅程結束時感覺「還想再來」,日本或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州支局 川上尚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