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面臨3種無奈選擇
2020/03/18
放棄如期舉行奧運會,會出現三個選項。分別是取消、無觀眾舉行和延期。本文將探討三個選項之下的利弊和實際的可能性。
![]() |
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在希臘的東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上致辭(Kyodo) |
對於日本來説取消是最壞的結果。為籌備奧運會投入的資金將付諸東流,産生訪日外國人增長等經濟效應的期待也將落空。影響不勝枚舉。在日本社會被通向未來的閉塞感包圍之際,日本期待奧運會能成為向可持續發展社會轉變的起爆劑。企業和個人也為了奧運進行了投資。再考慮到日本民眾將産生的無力感和失落感,造成的損失簡直不可估量。
國際奧會也不希望取消奧運會。並不是因為這樣會失去佔總收入一半以上的轉播權收入。
如果取消奧運會使舉辦城市和國家蒙受嚴重損失,可能不會再有城市願意舉辦奧運會。運動員的存在感、影響力和他們面臨的狀況將為之一變。運動員們突然被剝奪了4年1度的夢想機會,他們還能繼續保持同樣的心境嗎?如果奧運會被取消,各個項目的國際團體也無法分到資金。如果全球的城市都放棄舉辦奧運會,體育團體和運動員喪失凝聚力,奧運會的可持續性將迎來嚴重危機。
那麼,無觀眾舉行的方案如何呢?參賽選手暫且不論,觀看比賽的大規模人員移動能夠得到控制。國際奧會也能夠確保轉播權收入。贊助企業或許會有不滿,但本來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內就禁止一切廣告。
但是,沒有觀眾的奧運會氣氛不會熱烈。贊助商所獲得的效果將減半。對於投入鉅額資金籌備的舉辦城市和國家來説,也難以接受無觀眾舉行的方案。這和取消比賽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另外,對於運動員來説,沒有觀眾的比賽,能在多大程度找到自己表現的意義呢?
超過1萬名選手一起在奧運村生活也可能讓感染擴大。原本奧運理念就是通過體育讓人們聚在一起相互理解,從而為世界融合做貢獻。無觀眾的奧運會與這一理念也不相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