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吧,安倍經濟學
2020/09/14
梶原誠:決定安倍繼任者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9月14日進行,官房長官菅義偉佔據優勢,股市也在逐步認同菅義偉政權誕生這一預期。
「當然是股價啊,愚蠢!」用美國總統選舉的風格來描述菅義偉的政策,可以總結為這句話。菅義偉在演説中,以股價上漲創造了就業機會等為依據,強調「將負起責任,繼承安倍經濟學」。下一任首相的最有力候選人將股價視為自己的「成績冊」,是美國股市開始下跌的情況下日本股票仍保持穩定的原因之一。
但情況不容樂觀。「貨幣寬鬆→日元貶值→股價上漲」的引擎已失去以往的光輝。
外國投資者在日本股市交易中佔60%,在他們看來,日本股市並沒怎麼上漲。如果將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提出解散眾議院的2012年11月14日視為「安倍經濟學行情」的起點,那麼日經平均股價指數上漲2.7倍,漲幅超過美國,但以美元計算的話,漲幅降為2倍。低於美國,與德國和中國的差距也縮小。
![]() |
在安倍執政的7年零8個月的時間裏,作為「救命裝置」對多次面臨不利局面的安倍起到支撐作用的是股價上漲。如果下一任日本首相想通過股價上漲來穩定政權的話,只能走捷徑。「企業的股價上漲,家庭資産受益,促進消費」,這種方法並不僅僅是安倍經濟學的功能表上才有。
首先是企業。當問及日本經濟的弱點時,投資者十有八九會回答「生産效率低」。換言之,就是「企業的利潤率低」。
捲土重來的關鍵在於佔上市企業半數以上的「東京企業」的改革。日經NEEDS的數據顯示,2019年度總部位於東京的企業的毛利率為24%,遠遠遜色於京都企業的33%。總市值方面,在安倍經濟學股市行情中,京都企業增加到了4倍,而東京企業只有2.4倍。
我過去曾經指出東京企業利潤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霞關成本」(譯者注:霞關為日本中央省廳所在地),也就是應對政府的成本。典型代表就是政府機構強迫企業負擔的「紙張和印章文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辦公用紙(印刷用優質紙)的消耗量為每千人23噸,在調查的16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6,可謂「用紙大國」。
![]() |
主張設立「數位廳」的菅義偉等人也以克服新冠疫情中暴露出來的弱點為目標。即便如此,以投資者的目光來看,相關舉措仍然不夠。只有根除紙文化反映出來的企業依賴政府的風氣,才能切實感受到改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