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歷書——李文祥(2)祖父前往曼谷,父親開了雜貨舖「協成昌」
2021/07/02
![]() |
Chokwatana家族在泰國的發展史起源於我的祖父李福表1900年前後跟隨家人一起移居曼谷,他是廣東省一戶農民家庭的長子。祖父是為擺脫貧困從中國大陸奔赴亞洲各地謀生的典型華僑之一。
祖父身體健壯,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甚至開過冰淇淋攤。
不久之後,他在現在也是唐人街所在的耀華力(Yaowarat)地區的批發街「三聘街」租了房子,並找到了固定的工作。當時,華僑向家鄉寄錢時,一般會選擇手續費較低的地下財莊,而不是銀行。祖父的工作是為他們辦理相關事務手續,每月能拿到30泰銖的工資。當時路邊攤的一碗麵只有0.03泰銖,現在是50泰銖,祖父當時的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的5萬泰銖。
為一家老小拼命工作的祖父受到了好運的眷顧。他在同一天早晨和晚上兩次購買的彩票都中了獎。祖父獲得了相當於現在超過700萬日元的鉅款,他把錢分給了6個弟弟,也就是我的叔祖們,讓他們開了一家銷售白米、砂糖、麵粉的商店。祖父自己則繼續從事那份收入可觀、為華僑辦理匯款手續的工作。
雖然商店屬於祖父所有,但經營完全交給了叔祖們。原因當然是他很愛自己的家人,但祖父自身的軟弱似乎也有一些影響。由於這樣的原因,從十幾歲就開始在店裏幫忙的祖父的三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李興添(Thiam Chokwatana),似乎吃了不少虧。
父親到店裏幫忙之後,一個叔祖曾輕蔑地對他説過這樣的話:「真正的創業者是我。一家人能夠過上還算不錯的生活,都是我拼命工作的結果。如果沒有我,恐怕你現在早就成為流浪漢了」。
![]() |
我的父親17歲時和大兩歲的母親結婚。 |
「讓你做什麼都做不好。就算結了婚,也照顧不了老婆和孩子」。
屈辱感激發了父親的好強心,他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父親並沒有效倣那些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出國留學的堂兄弟們,而是只顧拼命幹活兒。據説,當時店裏只有父親能夠獨自一人扛起重達100公斤的砂糖麻袋。
而且父親擁有出色的洞察力。積累了商品、市場、買方和賣方的相關知識,學習了不少生意之道。
商店的財務和庫存管理都很鬆懈,親戚擅自拿貨換錢的事情似乎也是家常便飯。祖父和叔祖們的關係逐漸不和諧起來。於是祖父和叔祖們分道揚鑣,自己開了一家新商店。當時是1936年,父親20歲。
不過,這家店也和叔祖們的商店一樣,經營白米和砂糖等商品。父親漸漸對出了很大的力氣卻只能獲得微薄利潤的生意産生了懷疑。對時代潮流非常敏感的父親,堅信進口罐頭、襯衫、牙刷等日用品一定能夠賺錢,並多次勸説祖父。但是,祖父堅稱這些商品在泰國並非急需品,沒有點頭答應。
最後,父親決心離開祖父,自己開一家雜貨舖。1942年現在的協成昌集團的起點「協成昌」在三聘街的一個角落裏誕生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