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立場正在改變。在胡錦濤成為共産黨領導人的2002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居世界第6位,而國防經費居世界第5位。如今均躍居第2位。閻學通教授明確表示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路線已經不再適合當今時代。
但是,「敢於發表主張的外交」未必意味著與美國以及國際社會産生對立。東京華僑總會副會長陳慶民表示,「中美關係的主旋律是合作,對立只能發生在這個大框架下」,認為「習總書記的外交重心必然是構建良好的對美關係,而對日關係應該在這個框架下展開」。
閻學通教授曾經點評過的安倍成為了日本首相。在北京的中國和南韓外交官們似乎都滿懷不解:「對日本很失望。為什麼日本民眾選擇了對外強硬派?」。在政權過渡期,外交官們都會非常敏感。強硬的言論容易受到關注,但冷靜地看清大局也將非常必要。
(編者注:本文中閻學通教授的發言均由日語稿件翻譯而來)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森安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