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輪替與日韓關係的「好」和「差」
2022/03/11
峯岸博:在時隔5年由保守勢力奪回政權的南韓總統大選中,「日本」並沒有成為爭論焦點。原因是什麼呢?日本的存在感下降的結構性問題自不必説,更大的原因在於,尹錫悅、李在明等主要候選人出人意料地一致認為,金大中總統(任期為1998年~2003年)時期的日韓關係最為理想。
![]() |
尹錫悅説:「《金大中-小淵(惠三)宣言》中融入了將韓日關係引向發展性方向的絕大部分原則」。
李在明説:「《金大中-小淵宣言》中提示了韓日關係的未來」。
1998年10月8日簽署的《日韓共同宣言》的副標題是《面向21世紀建立新日韓夥伴關係》。這一宣言作為宣告日韓和解和新時代開啟的劃時代文件流傳下來。日本首次把對南韓的歷史反省和道歉正式寫入文件,南韓高度評價了二戰後日本在民主主義與和平方面的努力。
金大中在逆境下作出的政治決策蘊含著真正價值
金大中是南韓民主化運動的先鋒,曾在軍事政權下被判死刑,受到嚴厲鎮壓。在支援他的革新派中,有很多人憎惡日本和美國。在其擔任總統時,簽署了《日韓共同宣言》,並決定解禁日本大眾文化,當時南韓國內也出現了譴責的聲音。儘管如此,金大中從自身體驗和半島國家地緣政治學得出的「南韓的國運受外交左右」的信念從未動搖過。
![]() |
1998年的《日韓共同宣言》在南韓國內遭到反對。時任日本首相小淵惠三(右)和南韓總統金大中握手(東京) |
在逆境中也不動搖的明確信念和政治決策,體現了金大中外交的真正價值。
1965年金大中對日韓邦交正常化作出的應對也是如此。在政敵朴正熙總統的主導下,南韓國內掀起了激烈反對邦交正常化的遊行浪潮,認為簽署的是「對日屈辱協定」。在這種情況下,金大中仍在在野黨內部解釋了邦交正常化的必要性。
金大中在黨內被貼上了「同夥(被執政黨收買的在野黨政治家)」的標籤。他在自傳中回憶道:「在我的政治生涯中,那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歲月」。即便如此他仍然認為,「南韓被朝鮮、中國、蘇聯包圍,不能把日本也當作潛在的敵國」、「最重要的是,從安保和經濟方面來考慮,應該把日本當作友邦」。這是優先考慮國家利益的決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