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但對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世界正投去質疑的目光。虛增GDP以及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的失業率等疑點正在增加。市場找出了奇怪的統計數據,同時也找到了值得信賴的指標。日經中文網分兩篇文章介紹相關內容。
中國統計數據的困惑(上)
股票——1物2價
中國對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進行限制,這在各個領域導致了「1物2價」。
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的ADR(美國存託憑證)價格和在香港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價,在很多情況下都低於其在上海股市的股價。
例如比較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在2月20日的收盤價,相對於上海市場的9.29元,美國的ADR為1.36美元(約8.5元),低了近1成。多地上市股票的股價差距一般而言都將不斷縮小,但由於對跨境股票交易進行嚴格限制,這一機制並未充分發揮作用。
此外,海外股價之所以更低,還因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會計和IR(投資者關係)存在懷疑産生的負面影響。美國投資者開始對中國概念股投資敬而遠之的契機是在加拿大多倫多市場上市的中國嘉漢林業國際公司爆出了假帳醜聞。2011年6月,該公司虛增資産的情況遭到曝光,隨後股價出現暴跌。這對美國投資者造成了巨大影響,甚至「知名」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也蒙受了鉅額損失。結果,嘉漢林業於去年5月被迫下市。
由於美國投資者的不信任感根深蒂固,去年中國最大汽車租賃企業神州租車曾申請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但最終被迫撤銷了申請。其原因是投資者需求達不到要求。
人民幣——黑市執行非官方匯率
在上海外匯市場,到去年底為止人民幣「黑市」都十分活躍。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針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規定在每日早晨發佈的當日波動幅度中間值的基礎上「上下波動1%以內」。但到去年底為止,人民幣匯率總是接近限制漲幅的上限(漲停水準),交易幾乎難以進行。
對此感到為難的是銀行。由於難以籌措到客戶需要的人民幣,銀行被迫採取了最後一著。
存在上下1%的漲幅限制的只是「現貨交易」。這裡的現貨交易是指外匯的現貨交易,在交易完成的2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如果採用在交易完成的3個營業日後進行交割的「期貨交易」模式,就可以在沒有漲幅限制的條件下進行交易了。在一般情況下,期貨交易大多在3個月到半年後進行結算,這樣一來,就誕生了實際情況與現貨交易相差無幾的超短期的期貨交易。
去年11月27日現貨交易的匯率為1美元兌6.2223元,而一名銀行的外匯部門負責人同一時期的期貨交易「一度上漲至1美元兌6.195元」。也就是説,人民幣匯率的官方匯率和非官方匯率同時存在。
不過,對於外匯黑市的橫行,人民銀行並未坐視不理。人民銀行將「自主性、可控性、漸進性」作為匯率管理的宗旨。自去年年末起,人民銀行採取了增加人民幣供給量等舉措,才使外匯黑市被迫關閉。
PM2.5——中國人的痛
在大氣污染嚴重的中國,目前最為擔心的是微小顆粒物(PM2.5)。在北京,美國駐華大使館和北京市發佈PM2.5的資訊,但兩者的數據卻存在出入。例如對比2月21日下午2點鐘的數據,美國大使館的數據為每立方米222微克,而北京市數據則為190微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