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著名大企業接連陷入危機?
2017/02/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80年代,中國人最早知道東芝是那款淡草綠色的東芝雙門冰箱,後來中日關係惡化,東芝生産的個人筆記型電腦的電池異常發熱遭到中國消費者吐槽。但今天的東芝早已不是生産白色家電的製造商了,其主業和強項在於核電等成套設備以及電子晶圓。特別是2006年,東芝撤資5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的全球最著名的核電設備公司-西屋公司(Westinghouse),東芝成為最被看好的日本企業之一。
東芝社長綱川智在2月14日的記者會上 |
|
|
可是籠罩今天的東芝公司的好像四面楚歌,根據媒體的報道,東芝公司很可能已經資不抵債,也就是説東芝的資本金(所有者權益)遠不夠償還銀行的借款。為什麼東芝會落到這步田地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看一家日本的大企業夏普,夏普也生産電子晶圓,同時,其生産的平板電視應該是世界一流。這些年,夏普並沒有像東芝那樣搞擴張戰略,而是穩紮穩打做其主業,遺憾的是夏普的家電以及其他的電子産品雖然品質不錯,但承受不了南韓和中國家電企業的攻勢,最終夏普被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收購。
這兩家日本著名的大企業的興亡都警示我們一個道理,企業僅僅擁有一流的技術並不等於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企業的經營管理靠的是一套複雜的綜合性戰略,戰略方向錯了,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濟於事。當然,談這種抽象的大道理並不能揭開日本著名大企業經營失敗之迷。
回來看東芝公司,應該説,東芝落到這步境地有其偶然性,也就是説有不走運的成份。2006年東芝收購西屋公司,從當時的市場環境來説東芝上層所做出的決斷沒有錯,不巧的是2011年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福島核電站爆炸,通過電視螢幕核電站爆炸的慘烈影象傳到全世界。那以後,日本國內停止新建核電站,美國的在建核電站加強了安全管理措施,造成原來簽訂的承建合同隨著建設成本提高不能完成。同時,歐洲大陸也掀起了反核運動,這對西屋公司和東芝公司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電子晶圓作為電腦的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各家公司都投入最大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品質。過去的10多年有很多家日本生産電子晶圓的廠家退出了市場競爭,轉型做別的産業。東芝因為其規模大,轉型的速度快不起來,這可能是造成致命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日本企業的轉型也有成功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富士軟片。想當年世界最著名的軟片廠商無非美國的柯達和日本的富士,還有一家小很多的櫻花軟片,很早就退出了。我不知道富士軟片是怎樣前瞻到轉型的必要性的,顯然其管理層是有先見之明的。富士軟片在縮小軟片生産的同時,加大投資開發女性用的化粧面膜,據説,其中應用了生産軟片的技術。柯達軟片的轉型慢了很多,所以,柯達公司已經很少進入我們的眼簾。
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速度可能是最重要的。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千變萬化,以技術定市場顯然要被淘汰,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以市場來定技術。消費者不需要的技術,再先進也白搭。
另一個問題是日本企業普遍存在的,那就是日本的很多大企業在經濟高峰期,太成功了,所以,他們不願意放棄原來的管理模式,總是把經營不善的原因歸咎到外因,比如宏觀經濟減速,日元升值等等。其實,對所有企業來是,外因是共同因素,改善經營主要應該在內部找原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