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千百萬「新鄉紳」嗎?
2017/11/16
中國的現代化問題,在於各級地方政府與人民互動不足。人民怎樣參政議政?上述「最後一公里」問題的基層公共組織至關重要。個人成為自治團體中一員,如此,個人權利才能得到保障。今天中國的問題,很多並非宏觀政治大事,而是自己身邊許許多多令人頭疼的瑣事。這些問題,需要各級地方政府與基層社會、居民團體共同商議才能解決。原子狀態的人民,無法進入現代社會。人民必須組織起來,通力合作,現代社會才能到來。這也是習近平19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
今天,鄉紳對中國基層社會組織的意義再次引人注目。有人呼籲,中國基層需要「新鄉紳」。為什麼呢?以往傳統社會,鄉紳擁有見識、威望,公心、責任,是基層社會不可或缺的凝聚力量。那麼,今天中國是否可以重建這種「新鄉紳」?誰可以發揮「新鄉紳」的作用?
在西方社會,執政黨統治的合法性,主要來自選舉。而在中國,執政黨統治的合法性主要依據「績效」。在這個意義上,中共統治合法性,既要許多宏大成就,更需要對無數「小事」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共統治合法性源源不斷提供「績效」。因此,黨必須讓人民看到他們的身影,每一個黨員必須讓周圍的人民知道他們是黨員,在為人民奉獻。
![]() |
劉迪 |
如何在中國廣大基層社會,找到無數熱心公益,毫不謀取私利的「核心人物」,這是「新鄉紳」建議的背景。做這些「小事」,都是義務勞動,誰來做?中共有8900萬黨員。有人認為,如果這些黨員都能下沉在中國基層社會,為建立社區組織發揮「核心人物」作用,那麼中國的「現代化」,應不會很遙遠。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純粹的榮譽感,是否能驅動那些普通基層黨員堅持服務於瑣碎的日常社區事務呢?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劉 迪 簡歷
日本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及研究所國際協力研究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碩士課程畢業、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博士學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