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前陣子跟來訪的台灣友人,去了頗小有名氣的「東京蚤之市」跳蚤市場。這個臨時市集每年舉辦兩回,每次只有兩天,在調布市京王閣舉辦。
場地之大,活動攤位多到逛上一整天都行。對跳蚤市場著迷的人,甚至能連逛兩天。從傢具、家電、工具、生活雜貨、衣物到黑膠唱片等等,各式各樣的二手物件會出現在此,自然是市場內可以想見的必備場景。這個跳蚤市場較為特殊之處,在於他們會闢出不少能讓人實際參與工藝製作的工作坊,以及定時定點的戶外表演活動。配合開進會場內的各種餐車,還能滿足口腹之欲。日本人近年來對於北歐雜貨很有好感,這回也闢出一區「東京北歐市」滿足大家對北歐悠閒生活的嚮往。此外,還特別有一個「古書店街」展場,聚集跟二手書或印刷品相關的東西,也是一般以雜貨為主的跳蚤市場,較為少見的風景。
東京應該算是很熱中于跳蚤市場的一座城市。除了像是蚤之市這樣大型的臨時市集外,還有各種類似的中小型活動,會在許多城市的角落定期舉辦。規模當然無法相提並論,但即使是一個小公園或者一條短短的商店街,也能辦出獨具特色的社區型跳蚤市場。
我在東京搬過兩次家,住過三個地方,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跳蚤市場。也許兩周、一個月或一個季節舉辦一次,時間不一,但每回總能募集居民熱情參與。逛這些社區型的跳蚤市場,老實説,攤位賣的東西水準是比不上東京蚤之市那般多元化,水準也參差不齊,但從擺攤者的眾生相,以及他們拋售的中古商品看來,偶爾卻更有濃厚的生活趣味感。例如,現在住的地方靠近神樂坂,這一帶住了不少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社區的跳蚤市場就能見到洋人和日本人一起擺攤,賣的東西也各異其趣。
但老實説,我並不是特別對跳蚤市場很著迷的人。雖然喜歡生活雜貨,但古董類型的二手物,始終不是個人的偏好。縱使如此,逛著東京蚤之市的我,仍感到趣味。那些攤位上的二手貨,以及擁有他們的主人,也許下一秒就會彼此告別,但從此物品將流轉到另一位主人的手上,想像老生命也有了新希望。
跳蚤市場裏偶爾會重逢一些老東西。小時候習以為常也不珍惜的用品,如今在跳蚤市場現身了,價格甚至比原價還高。那時總要感嘆,要是以前沒丟的話,現在可有賺頭呢。
跟朋友在東京蚤之市逛了一整天,很努力地想買些什麼,最後離開時,卻只帶了一個鐵罐存錢桶走。
朋友笑説,結果門票加上車費,比買的東西貴,是不是不划算啊?是沒錯。不過,總比盲目買了一堆,拿回家不知道放哪或怎麼用,來得好多了。
因為知道不適合自己而放棄,其實代表的是,清楚自己正過著什麼風格的生活。最近覺得,比起「我要的生活」而言,更該探求的是「適合我的生活」。於是,在販賣光陰的市集上,或許被時光魅惑,或許能從時光中去蕪存菁,光是篩選的本身,就隱喻了人生的課題。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日本 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