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大陸有電視節目彷效外國的「賣物環節」,大概是把自己家中「沒有用」的東西變賣成更有用的東西,再由主持人去問一下那個拿東西去賣的人,有什麼故事。
最近有一集,是一名母親,把自己三十歲的女兒的偶像照片及精品等等拿到節目上賣,引起網民極大反應。這位三十歲的女兒迷的,是傑尼斯事務所的偶像,生田斗真。
國內報章是這樣報道這位「用心良苦」的媽媽:「這位媽媽表示,女兒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追求虛幻的明星,至今30歲也不談戀愛,自己這麼做是為了讓女兒回復正常的生活。」
節目播出後,引發眾多網友們熱議:「看得我狂叫一身汗手都抖了,尼瑪這怎麼鎮靜得了。這簡直太反人性了!絕交!哦不,肯定斷絕關係好嗎?!這位媽媽何苦來哉!」
「三十歲了,花自己的錢買來的東西還要被媽媽拿走, 看著相冊我好心疼。」「父母出發點好的,但沒經過同意是違法的。
「那相冊內的很多寫真都已經絕版了買不到了啊,這可是花多少錢都再買不回來的。」
「這母親不是為了女兒而是為了自己。」
「女兒都30歲了還管女兒追不追星!!!而且追不追星與找男朋友有毛關係!」
中國的母親,原來是這樣想事情的:
一、女兒三十歲不結婚,是不正常的。
二、女兒買偶像的産品,是不正常的。
在中文大學,不少學日語的女生,都是因為傑尼斯的偶像,才走進教室的。在她們成長的時候,接觸到這個地球原來有一些少年,長得如此俊美,唱歌跳舞以至上節目的時候都那麼的好看而有趣,所以才立下決心,把自己珍貴的單位,以及冒著 GPA (成績績點,是大學生的成績表)被已學過很多年日語的同學搶A的決心,才讀日文的。
而我的學生,以前也是一個生田斗真的粉絲,就收到很多朋友傳她簡訊,説有這麼的一個節目。及後,她就回應説:
一、其實三十歲的女生沒男朋友可以有很多原因,不一定和迷戀偶像有關。
二、如果女兒只得這張DVD和那本很厚的相簿的話,我可以説她的病情完全不嚴重。如果我媽要把我家的生田斗真都拿去換物的話,即使放不滿一個貨櫃,也至少要好幾個Airbox。
三、母親看不過女兒亂買東西,要整理要丟棄我還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把值錢的東西換隻爛手錶就實在太笨蛋了。如果相簿裡全是正版公式照的話,先不理是不是絕版,有沒有炒賣價,原價一張也值HK$10,那裡有幾百張的話,就很值錢。
四、把買的周邊都處理掉,只代表實物都沒有了,不代表女兒就會從此戒掉「生田斗真」;反而有機會弄巧反拙,令女兒生氣,甚或越反越要迷。
五、你問我迷偶像會不會影響社交,我會答不會;但迷偶像有沒有影響那女生,我覺得或多或少也有。但成年人用錢買娛樂買開心,有何不可?女兒的人生就讓她自己負責就好,何必夾硬干預,一旦干預,將來有什麼不如意事青,就有藉口賴其他人,女兒大可覺得不用負責。
六、如果我媽拿我家的東西去丟?我非常肯定我會發瘋。當然沒可能去到斷絕關係的程度,但那些收藏不止值錢,也是我青春歲月的一些紀念。要丟棄的話,寧願賣了倒還比較可以接受。只是……追星是真的要追到去見到真人才叫「追」吧?越洋買個光碟照片什麼的,連追星族都算不上。
最後一句,我深深感受。
因為,我也是因為傑尼斯的原因,才學日語的。
那時候,是1995年,當時,家人管得很嚴,不讓我看電視。每天早上,我就只可以六時起來,趁母親趕上班後,只可以偷偷的看半小時。那時候,看日語的節目方法不多,而真的剛巧,家中的有線電視當時有一個叫「YMC臺」的青年人頻道,那時候做主持的人,叫 Brian 、還有 Monique ,還有當時仍沒有在大氣電波出現的林曉峰先生。當時,YMC臺早上六時,就是播日語MV的節目。那時候,他們播的,就是 V6的 Made in Japan 還有 Music for the people。
那時候,我第一次看到傑尼斯了。我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電視上那一群人跳跳唱唱,當時沒有中文字幕,也沒有YouTube,要聽到一隻歌一次,不容易的。要麼消費,買一張當時還是三吋直徑的唱片單曲,要麼就是等,等商臺903的《是日本人鄭家輝》,或是有線電視的重播。
而那時候,我就立定決心要學日語了。在傑尼斯粉絲之中,我根本不算什麼。因為,我很少要「追星」,我沒有加入任何的歌迷會,看演唱會每次都是朋友或學生拉我去,我看過Kinki Kids 在香港的演唱會,在大阪看過滝沢秀明、東京也看過瀧與翼,在東京也看過一次今井翼的個人演唱會《World Tsubasa》,還有生田斗真演的《Grease》。
我不算是一個追星族。我只是覺得,為什麼大家都是亞洲人,他們可以做出這麼好看的表演技藝,而我們香港,就一天一天在電視上都只看到一些唱得荒腔走板的人,叫自己做歌手?
自1995年起,一直努力,去日本唸書,直至2015年的三月,我終於被邀請,到東京的帝國劇場,看一次一票難求的舞臺劇《Endless Shock》了。
是,我努力到今天,我終於被傑尼斯事務所邀請,坐進了帝國劇場,看上演了十五年的戲寶《Endless Shock》了……
我究竟看到什麼?下星期告訴你。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