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日本最近外國觀光客人數不斷創新高,許多外國人都很羨慕日本人,認為日本是很適合居住的國度,住在這麼安全、衛生而又有美食美景的地方的日本人一定很幸福吧?或像台灣從小市民到政府也都在追求的「小確幸」也是來自村上春樹的「微小而真確的幸福」,許多人認為本家的日本人很會享受幸福吧?不過每次國際間有關幸福度的調查,日本都排名很後面,日本人到底幸不幸福呢?
像聯合國從2012年開始公佈有關世界幸福度的評價報告,今年是第3次公佈,瑞士第1名,第2名是冰島,再往下是丹麥、挪威、加拿大等,美國排名15而日本還比前次評價的43名還低,排第46,而台灣38名、香港72名、中國則是第84名;新加坡排名第24,在東盟國家中居首,其次是泰國,第34名;名列前矛的大多是西歐國家,敬陪末座的則是內亂不斷的非洲國家。
聯合國的調查是由所轄的「永續發展方案網路」(SDSN)負責,六大評估指標為每人平均GDP、社會支援、健康預期壽命、人生抉擇自由、寬容度及貪腐度等。
日本在先進國家裡算是排名非常落後的,雖然許多日本人不覺得自己幸福,但有點不了解為什麼那些在北邊那麼冷的國家還比日本幸福等等;不僅聯合國調查,其他有些國際調查,日本也都幸福指數不高。
日本有看法認為聯合國的評價基準跟幸福其實無關,在豐裕的生活中也有人不幸福,尤其日本人原本就認為「用錢買不到幸福」;而也有人在每天的生活裡感受到幸福,像是村上春樹説的小確幸,村上在文章裡説他自己選購內褲,把洗滌過的潔凈內褲捲摺好後,整齊的放在抽屜中,就是一種微小而真確的幸福;或像吉本芭娜娜最近出了新書「小幸福46個」,也是日常裡貼身的小幸福論,許多日本人覺得所謂幸福感是有民族性問題,日本人的幸福感是跟別國不同的;不過台灣最近才剛諷刺自己是「窮的只剩下小確幸」,也就是沒有追求幸福的本事,只好將就小確幸。
也有日本人認為聯合國的調查外,許多調查都是自我申告制,日本人都很客氣、保守,因此顯得很不幸福;或日本近年因為安倍經濟學而搞的物價暴漲、正社員僱用減少,乃至表現自由受限等,要幸福不容易;或也有人認為日本人追求的幸福度高,因此滿足度較低等等。
雖然日本人有許多自我辯解,但現實上日本的確有許多不幸福的側面,像日本是自殺大國,1998到2011,連續14年,日本每年自殺人數都超過3萬人,尖峰的2003年還幾乎每天有100人自殺,在OECD國家裡是最嚴重的;此外現在日文的推特裡有10萬則都提到「幸福」,但不是説「我很幸福」而是説「我無法幸福」或「我想要幸福」,可見日本人幸福感的確很不夠。
因此經濟豐裕而且戰後至今沒有戰爭日本,為什麼無法感到幸福呢?這是很大的問題,雖然也有許多長年派駐日本的特派員、經濟學者等認為日本社會體系是無法讓人幸福的體系,像是依賴美國庇護、受制於官僚獨裁主義等,因此讓日本人總覺得自己的人生裡有漠然的不滿或是無奈的空虛等。
雖然日本有些電視節目在街頭訪問日本人幸福與否,接受訪問的人大多還是表示幸福度滿高的,像是10分滿分的話,回答自己是5分或8分的人非常多,不過這類的訪問大抵是在幸福氣氛滿點的週末的銀座街頭做的,而且願意接受訪問的人大抵狀況不錯,就像會去參加畢業30年的同學會的人都是相對比較成功的人一樣,代表性不高,真的不幸福的人不會接受街頭採訪的,會造成錯覺;當然現在許多日本人已經看開日本社會無奈的本質,覺得不在乎幸福與否就會幸福,或是每天或每週、每年,總有些時間是會感受到幸福的,不必太緊張!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