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據日本時事通信社近日報道,2013年日本每戶家庭平均收入比前一年減少1.5%(即減少8萬3000日元),為528.9萬日元。感到生活「困難」的家庭在14年7月時達過去最高記錄,為62.4%。
戶均收入創過去10年之最低,從留有統計數據的1985年以來,此紀錄為第4低。估計這和非正規雇傭工人増加有關。
但是,有未滿18歲孩子的家庭的收入為696.3萬日元,倒是比前一年增加了3.4%的收入。
感到生活「很苦」的為29.7%,「有點苦」的為32.7%。11年7月時,両者合計為61.5%。這次統計達最高紀錄。而認為生活「還有餘力」的為3.2%,但認為「很有餘力」的家庭只有0.4%。
因為常去日本各地演講,對日本地方小城鎮的經濟情況有一些非常直觀的體驗,商店街的凋敝甚至超出想像,老年少子化帶來的市場萎縮使許多缺乏國際視野的中小企業逐漸陷入經營的苦境。而這一切都是造成日本人收入減少的社會背景。
其實多年以前,日本一些智者已經指出了日本社會所面臨的這個問題的嚴峻性。著名作家五木寬之在月刊雜誌《中央公論》09年第2期上刊登了一篇題為《面對衰退時代日本應該持有的精神準備》的文章。
首先,五木在文中呼籲日本人應該「斷念」。 五木解釋説,這種斷念「不是一種絕望,也不是依託于一種虛無縹緲的希冀,而是勇於面對事實」。「今天,我們作好了衰退的精神準備之後,就應該追求‘優雅的縮小’。」做一個像希臘、葡萄牙、西班牙那樣的國家。這些國家當年擁有無敵艦隊等,海外的財富如海浪一般滔滔流入。可是,如今遊客走在曾經榮華富貴得流油的這些國家的大街上,卻會遇到少年湊過來想給你擦皮鞋。
五木認為日本也會步這些國家的後塵。「日本必須放棄今後也會繼續高度增長、必須成為亞洲領袖的這樣一種目標,而應該往這樣一個方向努力:成為一個受世界尊敬的小國」,「至今仍有人抱有(日本是)‘製造業大國’的信仰,但是,今後成了小國的日本不可能在製造業方面和其他國家並駕齊驅,……(日本)應該提高‘文化’這一無形資産的附加價值,做一個理性的、受人尊敬的國家」。
這是一篇被日本媒體普遍漠視了的文章。但是,帶有一種孤傲悲涼感的這篇文章中所透露出來的憂國憂民之心和先知者的痛楚,卻叫我對此文留下深刻印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日本戶均收入的減少也許只是反映這個社會歷史走向的一個自然的折射而已,是一種「優雅的縮小」的過程。
莫邦富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