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人九成看外表》是2007年在日本出版的一本書。在銷售5萬冊就算得上暢銷書的日本,這本書銷售了100萬冊以上,成為超級暢銷書。
出版社撰寫的介紹文章表示,「能説會道但難以信任的人和沉默寡言但很有説服力的人,差別在哪呢?難以看透女性謊言的原因是什麼呢?左右這一切的因素是「外表」!要思考相貌、舉止、眼神、氣味、色彩、溫度和距離等圍繞我們的語言之外的龐大資訊所具有的含義」。
100萬冊的影響非常巨大,「人九成看外表」成為流行語,「外表是否真的影響一切」的討論積極展開。
一旦深信不疑之後、就不斷加以研究,是日本人的特性。
認為外表重要的基礎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梅拉賓(Albert Mehrabian)提唱的「梅拉賓法則」,但隨著成為流行語,在日本被重新解釋並不斷普及。
細想起來,「九成看外表」的確有一番道理。
根據「梅拉賓法則」,第一印象由最初的3~5秒決定。也就是説,人在相遇之後,將在短短3~5秒之內對對方做出判斷。視覺印象直接決定了對對方的看法。
詳細來説,在決定印象的因素中重要的是,
●7%為‘Verbal’(語言資訊:語言本身的意義和談話的內容等)
●38%為‘Vocal’(聽覺資訊:聲音的聲調、速度、大小、口吻等)
●55%為‘Visual’(視覺資訊:外表、表情、目光、舉止、姿態等)
因此被稱為「7-38-55法則」。視覺資訊産生的影響非常巨大。
在3~5秒鐘內形成「視覺印象」之後將會如何呢?對人際關係具有明顯影響的「對那個人的印象」將在第一次見面的4分鐘內決定。4分鐘非常短暫。
但是,這對日本人來説並非壞事兒。
日本人被認為不善言談、性格內向。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在4分鐘之內表現自己幾乎接近於不可能。可以説日本人不具備在4分鐘之內發出富於機智的話語、表明自己的主張、進而博得對方的好感等才能。在國際會議上,最難搞清楚在想什麼的就是日本人。
但是,彌補這個缺點的就是「外表」。在突出外表方面,對日本人來説最為重要的是「清潔感」和「恰當感」。「恰當感」還可以稱之為符合那種場合、合乎規矩的情形。
要突出自己,色彩也很重要。
商務套裝暫且不談,如果是能自由選擇顏色的女性,不同色彩可以影響「外表」。如果穿著原色的黃色,可以形成「積極、看起來有精神!」的第一印象,如果穿白色衣服,可以突出清潔感和純真(據説)。在聚會等場合,如果希望引人注意,要選擇顯眼的色彩,相反,如果不希望惹人注意,就要穿茶色和象牙色系。順便補充一下,據説可以讓對方感到放鬆的顏色是米黃色。
不論如何,越是重視「外表」,越會形成嚴格的著裝規則。在這個專欄中,我曾多次介紹過,日本社會的著裝規則非常嚴格。
在日本生活的美國女性對於日本人隨時隨地都打扮得整整齊齊感到吃驚不已。「在美國,如果是去超市,很多人會穿速乾休閒服裝,而日本人,尤其是女性們,即使去超市,也會一絲不茍地化粧,並打扮整齊。我認為不需要這樣」
在夏威夷長大的日本人也表示。「在海灘上穿長筒襪的只有日本人。曾經感到難以理解,但來到日本之後終於理解了。日本人只要走出家門一步,就要穿上整齊的服裝」
那個日本人還説,在夏威夷,在附近買東西的時候,穿T恤衫、短褲、沙灘涼鞋就可以,但來到日本之後,如果穿T恤衫、短褲、沙灘涼鞋出門,會有種奇怪的感覺。
的確如此。
我即使在去附近的健身房時,都要為穿什麼去而煩惱,而在快遞來送貨的時候,總會不由得換上不會失禮的服裝。我認識的一位家庭主婦在早上扔垃圾時,都會認真化粧,而且服裝也要一絲不茍。這是因為在與附近的人碰面時,不能讓穿著不體面。
的確,人或許要看外表。這存在益處和弊端兩個方面,但我仍然要大聲説。
「人們要靠內涵決勝負!」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