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來過日本的外國人都會覺得日本絕大的魅力之一是日本各種東西都太可愛了,連聲大叫「好可愛!」或「kawaii!」愛的要命,不僅動漫的Kitty貓、皮卡丘、海賊王(ONE PIECE)或吉布力等,而是所有的東西,服飾、餐飲、文具、傢具等所有有形的東西,甚至店家的小擺飾如金魚缽等等,許多外國人對著如寶石般的壽司或蛋糕、糖果,大叫可愛,甚至不忍吃下去,為什麼日本東西這麼可愛呢?
日本的可愛的kawaii已經變成國際共通語言,因為像英文的cute,還含有聰明等成分,無法面對可愛的小動物、小東西説「So cute!」只有大呼kawaii才能滿足看到許多可愛日本事物時的情境。
早在10年前也已經有四方田犬彥寫的『可愛論』,引起熱烈討論,各界才知道日本的「可愛」的源流是原11世紀『枕草子』(女作者清少納言的隨筆集),而在江戶時代透過歌舞伎及大眾小説小説來表現,甚至連日本現代作家太宰治等也都繼承了「可愛」,而逐漸變成日本獨特的美學,還越來越喜洗練了。
日本的「可愛」的成分很多,不是只有美麗,其實很微妙地交織著陰森、醜陋等各種怪奇的屬性,也還跟日本文化有縮小取向也有關係,大抵許多日本産品都得格外迷你輕巧,讓人無法不愛,又很容易拿在掌心中玩弄。
雖然日本人自己也不時在説「好可愛喔!」不過外國人在日本驚嘆「好可愛」的次數一定更多,因此日本人最近幾年又開始探討起日本許多玩意可愛的理由何在,像朝井遼的小説《聽説桐島退社了》裡也提到像月光水手(Sailor Moon)所以可愛的理由是知知性、肉體、靈魂、愛情4種成分,雖然也提到有的kawaii,其實是有點kawaisou(可憐),那也對,可愛也需要有讓人同情憐愛的成分。
有的可愛是可以讓自己投影,但也有的可愛自己雖然無法投影,卻能拿來當伴,很有親近感;「可愛」是日本新世紀代表性的美學,但卻非美非醜,非人非動物的,非哭非笑,無表情地吊在半空中,對每個人而言意義都不同,「可愛」很曖昧,任人解釋,所以每個人都會喜歡。
日本的厲害是把這些可愛商品化,單單日本製的動漫相關的「內容」産品,席捲世界,市場規模被説是2兆日圓,在消費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化商品;但是日本的可愛,不僅止于動漫,幾乎在日本接觸到的各種産品都讓人覺得可愛,從日本買到外國去的土産也沒到過日本的人覺得可愛,像我帶回台灣送朋友的餅乾,幾年後看到許多朋友或他們的同事還在用那餅乾盒當文具盒,因為很可愛。
日本的可愛不僅打動小孩的心,更打動大人的心,掏出腰包來,這也是因為日本的可愛,也還有所謂「大人的可愛」,可愛是永遠的,隨著年齡也不斷在尋找可愛、製造可愛。
日本小孩子放學回家時都擠在雑貨店等拿著許多東西討論説「這很可愛?」「這不可愛?」「可愛,但有點噁心!」或大人小孩一起看電視叫「可愛!」「真夠怪!」等等,會很坦率表達這些東西所以吸引自己的東西,雖然讓人覺得日本人有點幼稚的印象,但這就是日本可愛的來源之一。
日本人即使變成老婆婆、老爺爺等,看到流行的服飾或寵物的表情、喜愛的偶像或新顏色的口紅、地方吉祥物(yurukyara)等都還會覺得可愛,或許這跟日本人文化裡的「常若」的精神有關,喜歡新的,永遠以年輕的精神前進,像是伊勢神宮的式年遷宮等,或是櫻花是因為會凋謝才會覺得可愛,美中有會幻滅的可憐,才更讓人珍惜。
日本的東西,所以可愛,還是因為能用良好的品質地表現精緻、弱小等,或説是為了表現可愛,此不斷追求這樣的設計與技術,讓産品不斷地搔到人心癢處,連再節儉的大人都忍不住掏出腰包來把「可愛」帶回家。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