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在人形町慢慢逛起來以後,心就愈來愈慌了。不是迷路,而是發現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條街,卻聚集了太多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店舖。每一間都想吃,哪有這麼大的胃呢?人形町只來一次的散步,絕對不夠。
若説TAMAHIDE(玉ひで)的親子丼是人形町的和食必選,那麼往下走幾步路的「小春軒」就是洋食代表了。若在東京想尋找百年洋食老鋪,來日本橋和人形町準沒錯。小春軒是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1912年創業,超過一世紀的洋食屋,從酥脆的炸蝦、炸魚或豬排中,感受迄今仍執著的料理口味。
繼續往下走,忽然吸引我目光的是一塊寫著「谷崎」兩字的看板。直覺立刻想到的,是書寫《細雪》和《春琴抄》的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果不其然就在一旁牆上見到了紀念碑。這裡原來是谷崎潤一郎的誕生地。如今在這裡開設的餐廳,取名谷崎,作為紀念。
回首,步伐拉回十字路口,過了馬路往下走,這條街其實才是人形町的中心舞臺,甘酒橫丁。別説我散步帶路老是只顧著吃,因為這裡連路名都以飲食為題,便可知不吃不行。明治初年,這條路入口曾有間叫尾張屋的人氣甘酒店,故得此名。如今尾張屋已不在,所幸還能在「雙葉」豆腐店中懷想美味。
甘酒有如我們熟知的甜酒釀,但酒味淡,不勝酒力的人也適合嘗嘗。不過雙葉畢竟本行是賣豆腐的,建議喝甘酒之際,也買塊炸豆腐來搭配。銀杏油豆腐(銀杏がんも)是本店名物。裏麵包了五、六粒的銀杏,若跟我一樣覺得需要預防健忘的話,這玩意兒感覺會相當補腦。
岔進甘酒橫丁的小巷,會看見兩幢古風洋溢的赤色日式老屋,這裡是另一間人形町名店,今半。一幢商鋪是賣外帶熟食小菜;隔壁一幢則是吃黑毛和牛壽喜燒的名店。但如果鹹味已食太多,這時候想來點甘味,那麼就請到對面的鯛魚燒名店「柳屋」吧!
別擔心找不到柳屋,因為只要看到有長長人龍在排隊的店家,那就是了。本來就因為使用北海道高級紅豆而聞名的柳屋鯛魚燒,前些年在日劇《新參者》中不斷出現以後,從此更是人氣不絕。週末的排隊人潮很驚人,建議平日午後去買,大概排個五、六個人就能吃到。
排隊令人不耐煩?在柳屋排隊時,我卻覺得異常欣喜。因為現烤鯛魚燒的香味盈滿整間店舖,迫不及待的盼望,早已化解等候的枯燥。注視著門口的職人,熟練地翻轉著烤架,蹦出酥脆的小魚,每一條都包裹著甘美滋味,皆是喜氣的好運。
再往下走會遇見一間專賣煎餅的「草加屋」,這裡同樣也是《新參者》的場景。第一集〈煎餅屋的女兒〉就是借此店作為拍攝舞臺。如今在店門口仍能見到張貼著日劇海報,吸引路人駐足探看。
不如來一塊手工煎餅吧!使用備長炭燒烤出來的煎餅,似乎將米和醬油的香味都逼得更出來了。脆薄的每一口,小説家的故事又開始在我腦海中盤旋。明明是虛構的情節,但其中的人間情感卻不騙人,讓真實的美味更感優雅,更覺悠長。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遊記《愛的魔幻旅行》、《東京,半日慢行》、《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