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黃金周已經結束,日本也已恢復正常。在黃金週期間的4月29日,如果看電視,將看到名為「今天是昭和之日」的節目,轉播了展示昭和時代日本人的餐桌以及令人聯想到昭和的老舊玩具等的活動。
「誒,是這樣啊。今在天是昭和之日嗎」,人們這才恍然大悟。直到數年前,這個日子並非「昭和之日」,而是被稱為「綠色之日」。我感覺有些奇怪,調查之後發現,2007年在日本國會被改為「昭和之日」。雖然已是9年前的事情,但仍然一時想不起來,這只是由於人們認為,如今「昭和之日」只是黃金周中的1天。順便補充一下,「綠色之日」改為了同處於黃金週期間的5月4日。
5月3日為憲法紀念日,5月5日為「兒童節」。由於節日連在一起,被稱為黃金周。
不過,大家是否知道,昭和之日其實是日本此前的天皇的生日呢?昭和天皇健在的時候,這個日子是「天皇生日」。昭和天皇駕崩是在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我當時在上大學3年級。至今仍清楚記得,昭和64年只有短短7天時間。自1989年1月8日起,就進入了現在名為「平成」的時代。
從那一年開始,4月29日改為「綠色之日」,如今又改為「昭和之日」。順便説一下,在昭和之前的之前,年號是明治。在明治時代,天皇的生日是11月3日,這個日子曾是天皇生日,但如今被稱為「文化之日」,同樣成為了節日。
在明治以後,天皇生日在天皇駕崩後會成為節日,但明治時代之後的大正時代的大正天皇生日卻並未成為節日(關於原因存在很多説法,但並不明確,因此這裡不進行説明)。
現在是平成天皇的時代,日本屬於平成時代。如果是熟悉日本的中國人,或許很多人了解日本的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這些年號,但現在使用年號的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只有日本。在中國的過去,在康熙和乾隆等皇帝改變之後便會更換年號,但自清朝以後不再使用年號。
在日本,自明治時代開始學習西方,一直向社會大量引進西方的文化和習慣等。採用新曆就是其中舉措之一,但不知為何,年號始終沒有廢除。
在日本,現在使用年號的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在辦理行政文件的手續等的時候,文件上填寫的日期都是年號。
今年是2016年,同時還是平成28年。只要現在的天皇仍然活著,平成時代就將持續下去,生於平成時代的日本人的最大年齡很快將達到28歲。
的確,在因工作而結識的人之中,生於平成時代的人正在增加。説到自己「生於昭和時代」,感覺好像明顯上了年紀,會産生不好意思的心情。但是,「生於平成10年」等新員工進入公司的日子也將不再遙遠。
「昭和」和「平成」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感,這或許是日本人獨特的感覺。同樣是生於1989年,既有人生於昭和,也有人生於平成,因此有些麻煩。但另一方面,對於日本堅持天皇制、並一直使用年號,也感到非常自豪。
我生於昭和時代,按照現在的情況,大概能活到平成之後的時代。在黃金週期間,我對這些事浮想聯翩。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