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143)一位中國社長對日本大眾媒體的看法
2016/11/0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前些日子,我採訪了位於東京的一家中資企業。由於是中國朋友直接介紹的,我順利見到了社長,對方欣然同意我在網際網路上刊登報道。
事前沒有給對方看報道內容,(在日本企業之中,有時對方要求事前看看原稿。一般情況下,報紙等不會事前給採訪對象看原稿,有時僅給對方看談話部分)作為通常的報道刊登,結果獲得讀者的巨大反響。
這是因為,大部分日本人都不知道那家公司位於東京,對那家公司的業務內容感到吃驚(具體內容無法在這裡介紹,但很多日本人感到吃驚)。
對於閱讀報道後的讀者的反響,最為感到吃驚的是那家公司的社長和員工。最初的階段非常高興,還給我發來了道謝的郵件。高興地表示,「自己的公司被日本大眾媒體提到了!」、「已經變得那麼有名」。
隨後,在社長的邀請下,我們一起去就餐,但此時態度稍稍發生了改變。究其原因,是因為社長注意到,登上大眾媒體不僅具有好的一面,還存在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是報道的評論欄。在日本很多網路報道中,報道的下方會有評論欄,任何人都能在那裏自由地發表感想、評論和批評。
很多內容都是匿名的,充滿性質惡劣的內容、嘲笑以及嚴重誤解內容的情況。對於這種網際網路上的帖子,日本人稱之為「廁所的胡亂塗鴉」,任何人都不會當一回事兒,但由於層次很低,感到厭惡的人很多。
尤其是對於中國和南韓相關的報道,還會出現惡意的帖子。不管報道的內容是否對中國人是善意的,都會出現完全沒有邏輯性的純粹的謾罵,例如「所以中國人如何如何」,「因為中國人……,果然還是不行」。
那位社長在自己的公司登上媒體的時候感到很高興,但看到評論欄,似乎受到了打擊。
因此我們見面的時候,拐彎抹角地問我,「中島的寫法是不是稍稍有些不好?」
此外,報道中還列舉了那家公司的競爭對手的名稱,社長問我「本來內容是○○行業除了我們(A公司)之外,還有B公司等數家,為什麼文中出現了B公司的名稱?」,我對此感到吃驚。
我反問説,「在這個行業,知名的中資公司有2家,為了給讀者提供參考,我只是列舉了另外1家的名稱。為什麼那麼説呢?」,但他們似乎認為,我撰寫的是那家公司的宣傳。
我多次解釋稱,報道與宣傳完全是兩回事兒。登上大眾媒體,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表示,必須知道兩方面都可能發生。此外,我還反覆表示,網際網路上的詆毀,任何人都不會在意,所以沒有關係。
我寫這篇報道並非是受這家公司的委託。我解釋稱,歸根到底是根據公平的立場來撰寫報道,但讀者的看法因人而異。既有人特意進行詆毀,也有人原本就沒有理解報道的內容。
但是,那位社長和高管似乎無論如何都難以理解我的説法。
社長説,「日本的大眾媒體討厭中國人吧?很可怕」,我説,「這樣的話,那就隨他去吧」,結果對方説,「但還是希望大眾媒體寫寫好的一面。希望提到我們公司。還希望在日本的大眾媒體上刊登廣告」。
隨後,由於我的報道帶來的反響,一些日本電視臺找到我説,希望採訪那家公司,希望我介紹一下。據稱還將使用我的評論。
由於無法推辭,我特意從中間加以介紹。但是那家公司表示,「日本的電視太可怕了。肯定會惡意報道中國的情況」,拒絕了所有採訪。
「日本的大眾媒體並非全部都是不好的。好的大眾媒體也有很多。只要和這些值得信賴的公司、值得信賴的記者交往就可以了。為了不斷適應大眾媒體,還需要加以練習。有時或許會遭遇失敗,但如果建立起信任關係,對彼此都有好處。希望一定要積極地進行交往。難道中國的媒體都是一樣的?應該既有好的媒體,也有不好的媒體。不能將媒體全部一概而論,希望選對人,有耐心地展開交往」。
我多次這樣積極展開遊説,但結果還是沒有得到理解。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