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人也會吃驚!“根在中國”的日本文化如此之多

演播室by明子(153)日本人也會吃驚!“根在中國”的日本文化如此之多

2017/03/27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我為什麼如此喜愛中國……。甚至連我自己都感到難以理解。

 

      英語從中學到大學學習了8年,如果包括成為社會人之後的英語會話培訓,學習了10年以上。雖然花費了很多時間和費用,仍然沒有明顯進步,反而非常強烈地感覺是為考試而學習,無論如何喜歡不起來。

 

      但中文就截然不同了。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感到中文“是像音樂一樣優美的語言”,我完全被迷住了,正如“喜歡才能做好”這句話所説,在北京短短1年半時間裏,我就進步到能説日常會話。

 

      1995年。我完全拋下在日本的工作,隻身一人前往北京,在隨後20多年裏,始終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喜歡中國”成為我的第二故鄉。看到這樣的我,母親經常感到難以理解。“為什麼這個孩子如此喜歡中國呢?”

 

唐招提寺裏的鑒真和尚像(奈良市)

      之後,遇到的事實令我恍然大悟,感覺“啊,原來如此”。我的祖父出身於愛知縣三河地區。生長的地方叫做“suse”,使用了日本人並不熟悉的漢字。有一天,和中國的朋友閒聊自己的祖先,我提到了“suse”。

 

      “那是日本人絕對不認識的字”

      “是什麼字?”

      “這兩個字”……。

 

      於是,朋友驚訝地大聲説。“這是中國的地名!”

 

      “suse”的漢字寫法是“嵩山”。這是全世界聞名的少林寺所在之處,是中國人100%都知道的地名。追根溯源,是這麼回事。鐮倉時代(1185年前後 - 1333年),南宋名叫“日顏”的禪僧東渡日本,最後來到愛知的三河。三河是後來孕育德川家康的地方。日顏看到三河的山,感到“這裡很像嵩山的少林寺”,於是將山稱為嵩山。日顏在隨後三十年裏生活在日本的嵩山。

 

      在日顏在三河生活的三十年裏,不可能不傳播中國文化。雖然沒有記錄顯示傳播了哪些文化,但擁有生長于這個地方的祖父的我的身體裏,即使留著中國的某些東西也不難理解。

 

      在思考日本文化時,東渡日本的中國高僧們的存在不可或缺。佛教相關文化自不必説,東渡日本的僧侶們還給日本帶來了中國的先進文化。代表案例是唐代的鑒真和尚。不顧眼睛失明仍然東渡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戒律制度。此外,還因積極致力於貧民救濟而聞名於世。同時還將很多東西帶到日本。據説雕刻技術、藥草知識、乃至砂糖都是鑒真和尚傳到日本的。據説砂糖原本是一種藥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95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11
投票總數: 20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