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87)外國人技能實習生制度阻礙了工廠自動化?
2018/02/2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最近,我常去工廠第一線考察生産線上的機器人的運用情況。機器人既然用上了「人」字,那麼似乎也可以根據其工作內容、性質將其分類為「工科男」「文科男」「女性」等多種類別。
![]() |
在汽車、家電等製造業工廠的生産流水線上,擔當焊接、裝配、搬運、打包等工序的「工科男「類別的機器人已經相當普遍。今後,這類機器人將會走進更多的製造業工廠,不僅將起到消除人手緊缺等吃緊問題的作用,還會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品質的穩定,並降低製造成本。
在生産第一線我還看到有更多的機器人開始進入品質管理、驗品等領域,在製造業現場代替了以前文科男、女性所從事的工作。
就像人有高學歷和低學歷、白領和藍領之分那樣,機器人也有「白領「和」藍領「之分。通過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結合,今後將會出現更多的具有學習功能的智慧化機器人。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智慧化機器人走進自動駕駛、無人店舖、導購、景點導遊等各種行業,還會迅速進入家庭護理、老人陪伴、生活照料等各種新領域。
在老年少子化已經成為新常態的今天,通過普及機器人來達到少人化和省力化的目的,這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共識。
不過,在日本不少公司,我也看到了阻礙機器人走進生産第一線的一些問題。比如,在食品工廠,有許多簡單的工序,仍舊使用著大量的人工。
在一家據稱是某一食品生産公司傘下「最新銳「的工廠裏,我看到1500名員工三班倒地在工作,顯然該廠生産任務相當重。多條生産流水線已經部分引進了機器人,但是一些簡單的工作崗位依舊使用著大量的人工。而在車間裏工作的外國人技能實習生比比皆是,工廠裏的各項注意事項也都使用幾國語言標示。
考察後往往會有一段交換意見的時間,我注意到和我一起去考察的日本人也都産生了疑問:「為什麼那些工序還沒使用機器人來替代人工呢?從技術上看,並不是做不到的呀。「
顯然大量使用廉價的外國人技能實習生,對於日本眾多製造行業來説,不僅降低了製造成本、部分消除了人手緊缺的吃緊問題,還起到了暫緩應對初期需要大批資金投入的工廠自動化需求的作用。但是,從長遠看,企業的這種想法就會導致難以及時跟上時代步伐、降低競爭能力的不良結果。看來對外國人技能實習生制度的審視,還需要新的視野。
![]() |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