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56)馬喰町小藝廊放射光芒
2019/04/05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往昔馬喰町給老東京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專賣傳統職人用具的問屋街,並聚集著中小工廠與倉庫的地方。然而,近幾年在日本年輕一代族群進駐以後,逐漸為這塊老城區注入新活水。其中一個特色,是這裡開始匯聚出許多藝文據點,空氣中飄散起漸漸濃郁的文藝味。
![]() |
位於神田川畔的小藝廊「roentgenwerke(レントゲン藝術研究所)」 |
許多對藝術、設計、攝影與文藝懷抱著理想的人們,在此尋覓原本荒廢無用的倉庫或老舊的公寓樓房,在經過重新裝潢改造之後,成為小藝廊、展演空間和藝文咖啡館。比起六本木、銀座等地的高級藝廊來説,馬喰町的這些小藝廊在經濟現實層面上的門檻較低,因此容許更多尚未大放異彩,但才華卻毫不遜色名家的藝術創作者,在此展示他們自由奔放的創意。
馬喰町有眾多小藝廊,若要從其中先挑一間的話,我會先選擇鄰近神田川畔的「roentgenwerke(レントゲン藝術研究所)」。這間小藝廊光只是從建物外觀來看,你就會感受到它絕對飽滿著獨有的個性。該怎麼更詳細地詮釋「roentgenwerke」的外貌呢?用網路世代都懂的語言簡單來溝通吧,光是大門而已,那就是個IG網美打卡聖地。
雪白的建築,沒有明顯的招牌,即使是有開門營業的時候,也永遠是一片朱紅色大門緊閉的模樣。站在入口,你會懷疑今日公休,僅能從門上兩塊狹小的正方形小洞偷窺室內景象。事實到府邊掛著一塊低調的「OPEN」歡迎你推門入內參觀。
這是幢三層樓的老樓房,走進大門後先會遇見一個落地書架構成的迷你書店,一旁也會有換季的簡單展示,而深入後方則是辦公室。爬上樓梯到二樓,才是藝廊的主要展示空間。因為前身是倉庫,故天花板挑高,作為藝廊使用,拉出巨大的空間感,相當合適。展場只有這一個而已,雖然規模不大,卻能夠讓創作者思考如何運用單一空間展示概念。觀賞者不必線移動,被展品包裹在一個密閉的空間時,也能夠更為集中情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