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66)八卦的力量
2019/04/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 我不會有可能知道,究竟一天有幾多人會追讀八卦新聞,但我可以給大家一些數字。
只要在我的臉書專頁,上傳令和的意思、天皇退位的新聞、十連休的連帶的社會問題,大家都不會太有興趣的按下去。
但是,只要你一説 AKB 係的女生或傑尼斯係的男偶像的八卦,大家都會進去網頁看,會分享會點讚。
Exile generation 係的事情,都不會有那麼多反應。
有趣的是,不論是在日本抑或香港,大家對八卦新聞的角度,都很類近。如果有人出軌,有外遇,被拍到去 APA Hotel 等等開房間等等,那個藝人就會道歉,甚至短時間離開娛樂圈。就如不久之前,日本女星 Becky 被指搭上了樂隊「極品下流少女」的主音,而被男方的太太把 Line 截圖公開,然後大家先鞭撻Becky 不守婦道,然後就狙擊那個樂隊的主音。總之大家都對「出軌」這件事,有很強烈的偏執。
只要人剩下一丁點的理性,他們大抵都會知道,戀愛這回事,是難以控制的。一世人流流長,你總會有機會愛上一兩個「渾球」吧?問題是,他們是公眾人物,彷彿一言一行,都需要迎合大眾的標準。
至於標準是什麼呢?
沒有人知道。
最近因為一些歌手的緋聞,全香港的人都在討論那一對歌手的「婚姻的是非對錯」。
好像所有香港人都是住在那一對當事人的床底,很清楚二人平日的交流狀況,日常生活,完全可以得出誰對誰錯。大家下定論的基準是很簡單的:只要是出軌的,就是錯。一旦你選擇了婚姻,就應要記得,那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一夫一妻制的遊戲規則之間,任何人引入第三者,都是錯誤的。而面對這些錯誤,誰要原諒,誰要了斷,都好像不可以是兩個人之間的事。
好事者會説,當藝人在平日「分享生活」,公開戀情上娛樂版,再在演唱會的舞臺上大曬恩愛,那時候他們的「戀情」就變成了公眾的事,變成了賺錢的工具。就正如,日本的女藝人在電視節目中,會大數他們丈夫的各式各樣的生活小節,變成娛賓的材料。因此,藝人的私事,根本就不屬於私人範圍,大眾討論,也是合理。但另一方面,會有人認為,這種「公開私事」的權利,應由藝人所擁有。更甚者,如果新聞的來源來自「偷拍」這種不道德的取材方式,新聞材料本身就要看公共性以及重要性。如果是水門事件,陸文斯基事件等等會牽涉到重大公眾利益的新聞,還會有可斟酌的餘地。但如果只是藝人的個人私德行為,這些是不是屬於「新聞自由」範圍可以涵蓋的新聞材料呢?更不要説,有些台灣的傳媒,找來靈媒、通靈師左掰右掰一些故事,説前世是什麼,今世所以什麼什麼。這些術數概念的「創作」,是屬於新聞的範圍嗎?
以前在學校上課時,我們的老師都煞有介事的跟我們説:「你們是未來的傳媒工作者,你們是第四權,有很多人會被你們影響,你們有可能用筆救人,也可以用筆殺人,所以你們要有新聞道德。」而的確,「新聞道德」課也是我們的必修課。可是,到現在你發現,人人都可以是傳媒,大家都在説「八卦」,事件可以由兩個人的家事,炒熱成為華盛頓郵報的「新聞」,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過程,也是一個很值得留意的轉變。新聞的定義和價值,不再是專業人士去決定,而是由網民,人人有份的網民去決定。當一些在我小時候被視為是「新聞典範」的傳媒機構,都得要追逐社交網路的溫度,那有誰去決定,世道合該是個什麼模樣?
以前,當有事發生的時候,大家都會説傳媒的錯,教育的錯,總之家長沒有錯,總之大眾沒有錯。但現在,當大眾真的接受了「媒體的民主化」洗禮,大家都有權令某些大傳媒機構報或不報一些新聞的時候,「大家」的取態,又是什麼呢?當自媒體可以淩駕舊媒體,帶風向,為事件賦予新聞價值之時,那誰可以要求大家「所有人」都一起有品呢?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