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77)好好吃飯,就是禪
2019/07/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香港人吃飯的時候,都好像在做別的事情。
最近的朋友情緒都很崩緊,大家都好關心時事。好像覺得有很多事情都好緊張,卻又改變不了。最近,在茶餐廳吃飯的時候,少不免都看到不少人會看一些新聞臺的即時轉播,留意著外頭髮生的事情。
這些時候,這樣的氣氛,看著令人神傷的新聞,你吃什麼都不會覺得好吃吧?
但很可惜,由於香港的環境很擠,你很容易會聽到坐在旁邊的人聊什麼。很多時,都不能避免。
於是,我有朋友就只叫外賣的app,請「出前」幫忙,免得跟陌生人同坐共食,影響心情。
而某天,朋友點的一份沙拉,就有一句説話,説「Hey you, stop working, it’s lunch time」。
那一刻,我忽然流了一滴淚。
你記得你上一次可以好好吃飯的時候,是何時?
日本人對進食這件事,好像比香港人有多一點敬意。
日本人吃飯之前,會加一句「我開動了」(いただきます),但「易他打ki媽su」這句話,跟「我開動了」,其實有一點距離。 「易他打ki媽su」説的,是一句帶有敬意的説話,用謙卑的身段,去接受別的生命犧牲自己,延續自己的生命。太誇張嗎?不,一條菜,一塊肉,都是從別的生命而來的。他們活不下去,變成你活下去的能量。所以,我一直都跟我的家人或朋友説,對小孩的家教,一定要從吃食教育開始。不要給小孩很隨便的「不吃就不吃」,也不要為了令他們安靜一直給他們看沒營
養的YouTube 短片。吃飯,就好好吃飯。
吃飯,就好好吃飯?
Sorry,我想大部份香港人或日本人,都不一定可以做到。
在香港,有幾多人會在辦公室的位子上,一邊看電郵一邊吃早餐?我試過幾多次,在繁忙的日程狹縫中,一邊吃著三文治,一邊打稿子,一邊應付電臺節目的嘉賓安排,一邊回應客戶的要求,一邊看網民如何罵我?邊吃食,邊工作,好像是香港人的寫照。就算不是工作,能夠專心一意的吃飯,都好像不是「大家很想做」的事。
對上一次,我可以專心吃飯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我去了京都,因為情緒真的太崩緊,我去了京都妙心寺的東林院。朋友説,那兒有一個叫「沙羅雙樹」的景點,好像是漫畫《聖鬥士星矢》的投射,是處女宮的後花園。身為一個處女座的人,好像這一輩子都要去看一次,看看究竟所謂美的極致之沙羅雙樹花,是怎麼樣的。在巴士到了附近的車站,還看google map 拐了20分鐘的冤路,才到了門口。看到賣票的姐姐,她説,由於是週末,他們有提供「精進料理」,連一杯茶,一個和果子,
![]() |
5900日元左右。心算一下,當然我知道6000日元可以吃一次酒店的午飯,但人都來了,就試一下。料理是由附近的名店提供的,味道,選菜,用料都是一流。我放下了電話,看著庭園,專心的,專注的,一口一口,慢慢的把所有東西吃完。後來才想起,自己在留學之時,第一次去京都,去過一個地方禪修。那時候,住持説,如果你要禪,走路,吃飯,呼吸,都可以進入「禪的狀態」。
「只要專心一意,就是禪。」他説:「你不快樂,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你專注太多事情,想像太多。如果你覺得你自己想得太多,會累,就不會合上眼,只是1、2、3、4的數數字,與及呼吸。你就會把自己不快樂或不高興的事情,暫時放下。」
吃飯、呼吸,都是禪。我知道的。道理我是很清楚知道的。但是,人就是老樣子:知易行難。我慶幸,在最大壓力的日子,我提醒過自己,好好的,專心的吃飯,已是一種修行,也是自救的方法。
記得,如果你覺得壓力很大,想想京都的住持的話:專心的吃飯。別的事情,之後再算。
吃飯時,不看手機,不處理公務,依然是我今年的目標。去年也定了這個目標,不成功。今年,我會加把勁兒,試試在7月起,好好做這件事。
為自己,做一件小事。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