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人好吃驚

東京眼(291)日本人好吃驚

2019/10/31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最近跟台灣的朋友相處多了,大家都有在日本留學的背景,所以很多時候都會把「日本」當成話題。客廳的電視頻道,都會播日本的電視節目。某天,他就對我説:「你看看這個電視節目表?除了阿部寬那套《熟男還不結婚》,所有節目都是這樣子的。」

 

      什麼樣子?某台灣的有線電視臺播放的日本語節目,節目名字是這樣的:

 

      日本職人好吃驚。

      生活好吃驚。

      移居世界秘境日本人好吃驚。

      日本太太好吃驚。

      生活好吃驚。

      日本秘密有房好吃驚。

 

      如果有外星人看了這個節目表,大概會認為日本人不用吃食物維生。日本人在地球是特殊的物種,像彼思動畫《怪獸公司》的怪物一樣,是吃「驚」維生的。

 

      這些節目,大抵是把日本的綜藝節目碎片收集在一起,有點像唐人街式的「炒雜碎」。有些是像《嫁到世畀邊緣》的日本太太生活特集,解説日本太太們面對什麼「文化衝突」。有些是生活小撇步,有些是職人的專題特集等等。出産的電視臺,有大有小。有的是地區電視臺,有些是全國的電視臺。比較有趣的是,當我回到香港或去了台灣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台灣和香港會播放很多日本人都沒有看過的地方電視臺的製作。像香港某電視臺的點播平臺(VOD)原來就有北海道地道海鮮食店的介紹,也有一個由男模特兒遊食廣島甜食店的節目。去的地方,沒有車子幾乎是沒有可能去到的。也許選節目的那些節目買手,也覺得沒有所謂吧。會去的香港人,看了就會自行租車去自遊行,不去的話只要那個地方是「日本」,就可以了,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分別。

 

      書寫日本,論述日本,都是日本軟實力建構的過程。為什麼「台灣」電視臺總是要把「吃驚」二字,放到節目之中,目的也簡單明確,就是要「突顯日本的不同」。同樣是亞洲的人,在明治維新之時成功脫亞入歐,擁抱西方文明之餘,又保留了最最最傳統的日本部份。你看看天皇的即位式?在2019年,有一個真人會穿十二單衣這種最傳統的服飾展現人前,維持最傳統的儀式,亞洲各大國只剩下日本會做吧?

 

      日本就是頂著這種好像類近卻又很不同,很現代又很傳統的兩面性,成就了現代社會,尤其是華人世界,都對日本有著一種「興趣」。

 

      但很有趣的是,原來英語世界最近有人就覺得,陳列序事,沒有提出「結論」或「評語」,一種避免「專家性發表」的論日體出版了。印度裔,住日本奈良的作家Pico Iyer就寫了一本關於日本的隨筆,他説,他提供的是一些短章節,一些事實,一些短句,一些小插圖去論述從他眼中看到的社會狀況,性別關係以及日本跟世界的互動。而大部份這些章節,都是沒有提供什麼「評論」的。 Iyer認為,這本《A Beginner's Guide to Japan: Observations and Provocations》是一個窗口,好等讀者繼續發掘或反駁他。

 

      這種書寫形式,在香港有沒有人有興趣呢?

 

      回香港工作的初期,有些很照顧我的編輯都對我説,在香港要被看見,一定要成為一個什麼專家。食家,廚師,前新聞主播,體育主播,空中服務員,律師,醫生,牙醫,學護……總之你要找一個身份。人家看你的文字,不是看你的人,也不是看你的見解,而是看你的身份的。在香港,專業人士,就會有多一點的價值,只要他們掛著一個身份,説一加一等如二,也是比較可入信的。於是,有些前輩都著我要加重自己「在日本唸書」的身份,而且那時候,會説日語(日語能力試一級)的作者/記者也不算多,所以我就可以憑這種「專家證人」的身份走到今天。只要你不把「公仔」劃到出腸面(廣東俚語,即不把話説得清清楚楚),讀者就會很容易對你的文章説一句:「咁你即係想講咩呀?(那你是想説什麼?」、「結果咧?」、「結論咧?」這樣子……

 

      於是,當你發現,流傳在華文世界的文字,有很多一語到位,一錘定音的文章,好聽一點説就是一針見血,難聽一點説就是論者諸君論述百家爭鳴,都不過是以偏蓋全瞎子摸象的結果,不足為奇。畢竟在華文世界,當xx通是很簡單的。去台灣交換留學三個月又可以著書立説,去日本念一個日本語課程又可以寫生活日誌,去歐洲生活從不跟外國人打交道的港女都可以寫博寫page 娛樂大家。

 

      畢竟,國族論述在華文語境,大多是「好吃驚」式的娛樂小點,營養是否豐富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如何給大家覺得,你是一個有功夫的人。好好建立自己,才是正經。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1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