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相席對食

東京眼(296)相席對食

2019/12/19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很抗拒跟陌生人吃飯。

 

      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不想也不喜歡別人會因為我平日的談話去論斷我。也許是我的職業身份的關係,有些人,會真的留意我用什麼,吃什麼,去什麼地方,説什麼,去論斷我是一個什麼人。但後來我發現,這跟職業身份,倒是沒有很大的關係。香港人就是有這種特質:他們很愛論斷別人。 「哎唷,都三十五歲了,為什麼還是坐地鐵來啊?」、「都這個年紀了,都是穿得這樣子。」、「你看他用的腕錶(或是其他東西),看起來他也不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吧?」

 

      在香港和日本最相像的地方,大抵就是大靠衣裝。來社會工作的人,就好像要有一個在社會工作的模樣。尤其是我們這一檔媒體業,要留在現場,好像你得要知道你時刻都要準備被看見。而你外掛在身上的東西,好像比你會説什麼想什麼做什麼更重要。當我總是讀到一些女性雜誌,叫大學女生學習如何早日得到「女子力」,而一切都是從服裝或外型消費開始,這從論斷人以及被論斷的遊戲,似乎就一直要玩下去。

 

      老實説,在遊戲場上,贏贏輸輸,都可以是小事。在競爭中感到疲憊,我也知道是正常的。人感覺到累的時候,就會想轉換一下生活。所以這幾年,我都很少跟「不是朋友」的人吃飯。想普普通通的吃飯,想真真心心的聊天,想好好的把時間留給自己及自己在乎的人,這是我覺得重要的。

 

      但後來,我在台灣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他們是現線上上最頂尖的創作者、社會創作推進者,數據研究專家,政治人物,平面設計師……他們都很愛我,也對我很好。我在他們身上,都會聽到很多有趣的故事。那是一個我接觸不到的世界:一個在進步的城市,不只要有很多很多花不盡的摳摳,而是要有很多在現世代不同領域都在進步和發展的人,有新的意念激撞以及交流,而同時也不像我在香港看到上一代的文化人只説不做,而是會説之餘還有真實地改變社會的能力的人物,跟他們吃飯交流也令我很快樂。但他們有一種很有趣的習慣:他們會在吃飯之前三十分鐘或一小時問我,我帶一個朋友出來可以嘛……之類的。

 

      老實説,在這個時點,説不好像有點奇怪,於是都説ok,然後出來的時候,嘩我發覺我又見到一個完全是新的世界:我認識了一個在中東地區做珠寶生意的女士,對不起我名字已記不起來了,但她在做的工作也很有趣。另一個是跟我年紀相若的朋友,已為人母,身材依然火辣,而且帶我們去的酒吧更是妙絕的上品無人之境,簡直令我的香港朋友嘖嘖稱奇,我也不知道她是做什麼職業的。但總之,跟她一起喝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在喝酒的時候的交流,彷彿就好像一個很不同的狀態。我似乎有點不介意告訴別人我在香港的工作模式及狀態,而他們對我的生活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不同的意見或批判。

 

      這種,是日本人叫的「喝酒交流」Nomi-nication 飲みニケーション嗎?在忘年會的時節,在大阪東京街頭,都會見到很多在喝酒的男男女女,大家的氣氛好像都很不錯。但從網路最近看到,很多二、三十歲的新成年人,都會覺得跟上司喝酒,或是跟一些不太認識的人喝酒交流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是因為他們都覺得在網上有交流的人,就已是有「交流」,有接觸,有呎夠的「社交生活」?還是,我們看到在台灣的朋友都走到另一端上,覺得網路以外,真實的面對面面貼面的交往,從口中聽到你的故事,都來得比較真實,比較有價值?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