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310)年收6萬元在東京過日子的日本人
2020/08/21
可是,我自己看到當年的簡易出租房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地出現在眼前時,卻驚訝得説不出話來了。我看到當年和我喝過小酒的那位日本大學生住過的房間的窗戶外,晾著洗過的大人和小孩的衣物以及大大小小的幾雙童鞋,説明現在住在裏面的是成年人的一家,而不是期待明天會更好的年輕人住客。
儘管只是窗前一瞥,卻使我彷彿看到了日本貧富差距在擴大的社會一端。吉川的這本書則使我看到了這種現象的延續、蔓延和深化。
靠100日元一隻的漢堡包和免費提供的白水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店裏過夜的「麥當勞難民」、以及近日我在報紙上看到的2個月的收入只有2萬日元(約1300元)的「單親媽媽」等日本低收入者的出現,使人感到了日本社會的相對貧窮化現象正在迅速蔓延。
日本長期來是貧富差距問題解決得較好的國家之一,大多數國民也都認可「1億人皆中産化」的説法。可是,2015年厚生勞動省所作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卻表明日本的相對貧困率已經達到15.7%,即6個人中有1人已經陷入了相對貧困狀態。
1992年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已經經歷了2個「失去的10年」,現在好像也沒有看到可以逃脫第3個「失去的10年」的可能性。2019年,有「日本經濟首相」之稱的經團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中西宏明會長公開發言説:「以終身雇傭為前提來考慮企業經營和事業活動的做法已經到臨界點了。」言下之意,要放棄日本長期以來引以為豪的終身雇傭制度了。
對此,吉川發出了近乎絕望的悲鳴:「貧富差距已經固化,靠個人努力及經濟活動已經無法顛覆這個貧富差距。」
她指出,出生於貧窮家庭的人缺乏擺脫貧困所需的教育等「知識資本」、由學歷和教養形成的「文化資本」、人際關係所構成的「社會資本」。所以,窮人實質上已經不可能擺脫貧窮,或者即使能擺脫也需要極其漫長的歲月了。
她舉例説,比如東京大學2018年作過一個有關「學生生活實際狀態」的調查,其中有一項談及「家庭的收入支援者(多指父親)的年收分佈」,父親年收在950萬日元(約62萬元)以上的東大學生佔學生總數的62.7%。而日本總務省2017年發表的「45~54歲男性的年收分佈」表明,年收為950萬日元以上者只佔整體的12.2%。由此可見,東大學生的父親們是個高收入群體,而窮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我捫心自問:「如果我年收只有100萬日元即人民幣6萬元,我敢在東京居住麼?」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於是,感到不寒而慄。打開的《年收100萬日元度日》一書,我都沒有勇氣繼續讀下去了。
![]() |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