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國不會對川普做過多讓步
2017/11/08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將首次出訪亞洲,其中訪問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中國尤其受到關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此採訪了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 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
![]() |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 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
記者:您認為在中美首腦會談上兩國的經濟關係會有所進展嗎?
沈建光: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從現實來看中美的經濟關係在改善。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包括智慧手機等高附加值産品)同比增長10%以上。雖然在鋼鐵等個別領域仍存在摩擦,不過影響並不大。
川普在上一次通過首腦會談後誇耀中國重啟美國牛肉進口等成果,不過實際的影響幾乎沒有。對於美國希望出口的産品,估計中國會稍微開放市場,但是不會大幅讓步。
記者:削減對華貿易逆差是川普總統選舉公約的主要內容,您怎麼看?
沈建光:雖然川普曾聲稱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對中國産品徵收40%的關稅,但是實際上這些情況都沒有發生。敲打中國(China Bashing)是為了爭取選民支援,之後的行動與競選諾言不同。即使川普在首腦會談上提及人民幣,估計誰也不會在意。不把川普的發言當真是中國政府的聰明戰術。
記者:美國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沈建光:估計習近平主席今後5年將推進金融市場的開放,不過這是因為習近平在十九大上指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承諾推進金融自由化。這與來自美國的壓力無關。
在柯林頓政權之前,美國對華最惠國待遇每年更新一次對中國來説構成巨大壓力,不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壓力逐漸消失。中國製造業正在向價值鏈的上游靠近,競爭力不斷提高,美國的施壓正漸漸失去意義。
![]() |
記者:美國還基於本國的《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問題進行調查。
沈建光:80年代美國敲打日本之際,301條款確實很管用,但現在的中國不一樣。當時日本市場對美國企業關閉大門,而目前通用、波音和蘋果等美國主要製造企業銷售額的20%以上來自中國。發動制裁也將對美國企業造成打擊。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沈建光:曾任職於歐洲中央銀行(EC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2010年起擔任日本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他預測在十九大上鞏固了權力基礎的習近平主席將深化結構改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