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
日經中文網村山宏最近獨家採訪了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先生。李東生認為中國企業不應效倣美國蘋果那種只有品牌沒有工廠的經營方式,應該借鑒南韓三星的經驗。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品牌,也需要自己的工廠。在第一季度全球的液晶平板電視市場上,TCL在數量上排名全球第五位,從採訪中可以看出李東生眼中的未來TCL。
記者:中國企業能不能象台灣公司那樣把自己的品牌和工廠分開經營?
李東生:中國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中國市場也很大,所以中國大陸企業的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的品牌業務為主,像TCL、海爾、聯想都是做自己的品牌,這個和台灣的鴻海、仁寶不太一樣。他們是代工的企業,這是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結構和市場結構決定的。在産業鏈裏面有些企業只是做産品的一段,蘋果甚至連産品生産都不做,找別人做。中國大陸企業採取這種模式是很難繼續的。
看過去十年,在消費電子領域表現最好的有兩個公司,一個是南韓的三星電子,另外一個是美國蘋果。對於中國大陸企業來講,可能更多的要學三星。三星持有整個産業鏈,從面板、半導體、到材料、到組裝,再到品牌市場推廣,整個一體化,中國大陸企業可能也會更多借鑒這種模式。
這種方式投資風險雖然比較大,但是對中國大陸企業來講其實我們並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我們在進行創新當中,中國大陸企業要想産生像蘋果那樣技術創新能力特別強的公司,還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更多的還要靠綜合的競爭力去和對手競爭。要綜合競爭力去競爭的話,恐怕關鍵的環節有缺失的話,對競爭能力就會有影響。
最近你會發現中國的聯想,他原來一部分生産是外包的,最近也開始搞自己的工廠,和台灣的仁寶在中國大陸建立一個很大的工廠,大家都回到一個比較傳統的模式。沒有人敢去學蘋果,除了蘋果之外,好像也沒有哪一個企業能夠成功的。飛利浦在後期把很多加工生産業務外包,最後只做品牌,沒有做成功。台灣的宏碁和華碩雖然沒有工廠,做品牌業務成功了,但是我們看到宏碁的成功還不是很確定。你看這幾年宏碁的表現也是在一種波動當中。
記者:TCL有沒有計劃擴大其他業務?
李東生:平板電腦是TCL行動通訊公司的其中一個産品,今年做的量還不是很大,未來有機會還是希望這個産品的生産做得更大一些。因為現在來看的話,平板電腦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各種消費産品也會變成一個個人的一種商務的終端,它可以取代一部分原來那個筆記型電腦的功能,所以包括很多商務機構現在都把這種産品的採購來取代原來的筆記型電腦,所以這個産品是很有機會的,不過競爭也是很激烈的。但對於企業來講,如何能夠做得比別人更好,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在這個産業已經有相當的基礎,不可能再去考慮別的産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