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在本月底趕赴北京之前,接受了日經中文網等媒體採訪,就中日關係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木寺昌人説:「我是個實在人,希望在實在的地方解釋日中關係的重要性。」
在談及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時,木寺表示首先要實實在在地思考日中兩國此前一直含糊對待的利益問題,然後再發展兩國關係。並表示不同意那種認為今後的日中關係不再是友好第一的觀點,強調持續「友好」十分重要。
採訪具體內容如下,包括日經中文網在內的3家日本媒體中文網站的記者進行了提問。
記者:能談談您上任後的目標和課題嗎?
木寺昌人:和我同一時期進入外務省的上任大使西宮伸一突然病逝,令我十分吃驚,我在日中關係陷入困境時,接受了大使任命。我既然接受了任命,必將全力以赴改善日中關係。當下,尖閣諸島(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問題的確導致日中政治、經濟關係趨冷。
但是,日本是世界第3大經濟體、中國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兩國的經濟關係以各種形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經濟關係趨冷對日中兩國人民和經濟沒有任何好處。赴任後我將向各方面説明從大局觀出發的日中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推動文化、學術等領域的交流活動,還將致力於青少年的交流活動。
記者:被指定為大使人選時,您是什麼感覺?
木寺昌人:怎麼説呢?我感到十分吃驚,心想為什麼是我呢,原本這是一個需要豐富對華外交經驗的職位,老實説我覺得壓力很大,但玄葉光一郎外相極力對我説「去吧」。如果作為組織內的人不得不去的話,那就一定會全力以赴。
記者:您覺得該如何與中國相處?您不是進入外務省後馬上學習中文的「中國幫」,你與來自民間的丹羽宇一郎以及「中國幫」出身的大使有什麼不同?
木寺昌人:就像親兄弟不能選擇一樣,中國是日本的鄰國,這是改變不了的。幾千年來,日中一直保持聯繫。在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希望能構築新的關係。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週年,我是邦交正常化以來的第14代大使,我希望向一直以來為日中關係盡心盡力的前輩們學習。來自民間的丹羽大使在任期間,訪問了中國33個省市自治區中的26個,身體力行地促進草根交流。雖然因尖閣問題而陷入令人遺憾的境地,但為改善日中關係做出過巨大努力。我也想像他一樣盡心盡力。
記者:過去日中關係一直被形容為「友好」和「一衣帶水」等,最近,出現了「友好一面倒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的聲音,您怎麼看待新時代的日中關係?
木寺昌人:我不同意那種認為今後的日中關係不再是友好(第一)的觀點。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第3大和第2大經濟體加深交流、構建良好的關係對日中兩國,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有益的。日中在2008年就構築「戰略互惠關係」達成了共識,這不單單是「友好」,而是在認識到實在利益後,日中兩國和人民發展友好關係和經濟關係。當前最重要的是,兩國要基於這一共識,構建各種關係。
記者:無論哪個政黨在日本眾議院選舉中獲勝,似乎都將加強對尖閣諸島的控制,中國勢必會反制,那時您打算怎麼處理?
木寺昌人:我受日本政府任命前往北京就任大使,當然會遵照政府的方針採取行動,大使不該公開評論各政黨的方針。我將繼續向中國解釋日本政府購買尖閣諸島是為了長期平穩管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