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讀賣新聞》指出,習近平在3月25日將舉行日美韓首腦會談之前,誇耀在歷史問題上與南韓的合作,為的是牽制日本,而朴槿惠與其同氣相求。
而在日美修改了防衛指針,在南海等問題加強合作以對付中國的形勢下,讓南韓覺得中國在對日曆史問題上單獨與日本妥協而使南韓孤立,會使中國外交顯得缺乏平衡感覺。中國最近在日本申遺、世界領導人訪問廣島、長崎等問題上與南韓再次合作對抗日本,似乎也與照顧南韓的外交感受相關,而據南韓《朝鮮日本》5月19日報道,中國對外政策智囊之一,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在5月19日接受《朝鮮日報》專訪時説:「中國與朝鮮的同盟已經崩壞,而和南韓結為同盟的可能性很大。」這種發言十分令人吃驚,而在目前這樣的時候説出這樣的話,是不是有意在安慰深感孤立的南韓,以調整略顯失衡的中日韓外交呢?
而南韓對於日本首相戰後70年的談話的視線為什麼比中國更嚴厲呢?當然有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原因,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南韓憲法法院2011年8月30日裁定,在南韓與日本兩國圍繞「慰安婦」的賠償請求權問題仍存在糾紛的情況下,南韓政府未努力解決問題,侵犯了受害者的基本權利,屬違憲行為,因此南韓如果在歷史問題上向日本讓步,則會嚴重動搖朴槿惠政權的合法性。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