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良時代編撰的《萬葉集》中,約收錄了4500首和歌,其中有1500首吟咏植物,所吟咏的植物種類達160種,如果按照所吟咏的多少來排列,舉出10種植物,則為萩、梅、松、桔、葦、菅茅、芒、櫻花、柳樹、白茅。梅花也和櫻花一樣,是日本人自古以來喜歡的花朵,人們對‘《萬葉集》裏究竟是吟咏梅花的和歌多,還是吟咏櫻花的和歌多’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而在《萬葉集》中,吟咏梅花的和歌為118首(一説為119首);而吟咏櫻花的和歌為40首,梅花比櫻花多。
……
到了平安時代編撰的《古今和歌集》,事情發生了逆轉,《古今和歌集》中吟咏櫻花的詩大大超過了梅花詩,梅花詩為28首,而櫻花詩為61首。
從奈良時代過度到平安時代的時候,梅花和櫻花的地位發生了逆轉,所以人們説:‘談到「花」時,在奈良時代是指「梅花」,而在平安時代是指「櫻花」。’」(2)
而據日文《維基百科》中的「櫻」的詞條,「豐臣秀吉曾令醍醐寺(京都)種700株櫻花,慶長3年3月15日(1598年4月20日)率領近親和諸大名舉行了盛大的觀賞櫻花大會(醍醐賞花)。
江戶時代,隨著河川的整備,為了護岸和美觀,在河岸種植柳樹和櫻花,使櫻花的園藝品種開發也大大進步,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櫻花。到了江戶末期,已有櫻花300多個的品種,明治維新以後,更加速了在更多的地方植種以染井吉野這一品種為主的櫻花。」
 |
張石 |
而現在日本的櫻花「園藝品種多,古來對花瓣的數目和顏色、開花的形態等進行改良,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在日本,包括原有品種和雜交品種在內,有600種以上。」
由此可見,櫻花景觀的産生,是一種日本人按照自己的文化性格塑造的文化景觀,櫻花觀賞首先體現了最廣泛地存在於日本人心靈中的熱愛自然的精神,這種人文與自然融合的文化活動--賞櫻花圍繞一種植物在同一個季節舉國展開的情景,恐怕在其他任何國家都看不到;二是賞櫻體現了日本人對象徵著日本「群體文化」的櫻花的文化回味,這裡有審美,更有民族性的昇華,對天地萬物的感謝和節日般的愉悅。中國有櫻花,但是沒有「櫻花文化」,而旅遊,主要的目的就是體驗一種沒有體驗過的異國文化,賞櫻旅遊,更是感受一種無處不在的美感的圍,學習在這種參加人數最多,遍及範圍最廣的最大規模的審美活動中日本人的禮儀美、秩序美和精神特徵,這也許是中國人喜歡櫻花的更主要的原因。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772463
(2)田中俢《植物了不起 七個不可思議篇》,中央公論社出版,2015年8月,44-45頁。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